|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1-0217

This version was saved 9 years, 9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showing92113@...
on June 8, 2014 at 9:24:36 pm
 

課堂心得

應華三 葉秀印 40085016I

第一堂上課的時候,其實大家對上課的主題、流程等都沒有很清楚,因此教授大概介紹了一下這堂課的上課內容與上課方式,並問了我們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知道哪些有名的美國華裔?接著,教授也從這個問題為出發點來帶出這堂課的主題,讓我們對整個學期課程的走向有了大概的掌握。根據教授,其實所謂美國華裔,是從我們(華人)的觀點出發,且是一個很一廂情願的說法;當地的美國華裔,其實是會稱自己為「華裔美籍人」。雖然這觀念對我來說並不是新的東西,但我卻從來沒有仔細思索過這兩個名詞的不同。我一直都很喜歡中文的細膩,小小的變化,甚至有可能只是順序的不同,便會讓意思或是給人的感覺產生很大的改變,真的很神奇!雖然只是第一堂課,老師也只有大概介紹課程進行的方式以及課程的內容大綱,但想必這堂課一定可以帶給我很大的收穫!

 

上課心得:

賴應歡 40241234S 物理系106級

在第一堂課,由於還不睡很了解這課程的主要大綱,所以老師首先問了我們大家一個很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請大家說一下自己認識的著名美國華僑。”我當時腦海中就只浮現一個人物,一個在美國影壇上拿過不少大獎的風雲人物,沒錯,就是李安。老師也大略的介紹了一下幾位在美國著名的華僑,同學們也舉了不少例子,當中有不少事我沒怎麼聽過的,老師有特別強調以華人的角度去看美國著名華僑和以美國人的角度去看美國著名華僑是不一樣的,像是在老師給我們介紹的幾位美國著名華僑中,有不少事我們都沒有聽過的,那時因為我們一自己的角度去看,所以不知道他們是誰,甚至覺得他們好像對華人都沒什麼貢獻,為何會在美國成為著名華僑呢?但是在聽過老師的介紹以及自己在分析過後,才發覺那是因為我們以自己的角度去看所以會覺得他們好像對華社沒什麼貢獻,如果我們以美國的角度來看那就不一樣了,像我記得在老師的介紹裡有一位對美國社會經濟有非常大的貢獻的華僑,他在美國社會就非常的著名,在華人眼中他就默默無聞,因為我們不在他們的社會當中,所以感受不到這氣氛。

經過老師的簡單介紹幾位在美國的著名華僑後,開始對者堂課的大綱開始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老師播放的影片當中,我也注意到不少美國早期的歷史,以及在二戰中美國如何崛起,為何人們在二十世紀時會大量的移民到美國去,和美國方面如何對這些新移民,這都是我們在上這堂課的重要背景知識,老師用影片來讓我們能夠最快速的了解當時的情形。

 

二十世紀百年記事  40185019I應華105曾宜萱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20世紀。該世紀曾有全球型戰爭與軍事對峙(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此外,共產主義與 資本主義的對立影響人們深遠,並卻促使後者在經濟與社會上多重的修正與省思;該世紀的殖民主義也曾發展到極致,卻在1960年代後迅速瓦解。該世紀廣布歐洲的民族主義風潮傳到亞洲、非洲與大洋洲。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尤其透過網路等資訊媒體,造成美國與小數其他西方國家的恐慌,並使下個世紀初蒙上恐懼的陰影。而知識爆炸則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識,並質疑與檢討各學科的發展和研究與更好的生活品質,部分華人遷到北美與東南亞,許多土耳其與北非地區人民移居西歐,不少的西班牙裔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進入美國。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卻也造成許多工業國家內部的社會問題。

 


 

上課心得 

應華103499850353 蔡伊嵐

*「美國觀點」的北美族群社會關係

第一週上課的時候,教授導入一系列的問題做為整個課程的開始。

 

「什麼樣的人在美國打籃球?」、「林書豪是什麼人?」 

 

我回答:「林書豪是美國華人。」教授表示,這答案是肯定的,但卻不是他理想中的答案。

 

「林書豪是華裔美國人。」 

 

當時我才剛從美國聖地牙哥實習回來,聽到關鍵字馬上意會到,對了,我是從自己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教授的答案是從美國以及美國人的角度來看待。那時才精確地了解到這門課的宗旨:以美國為中心,探討北美社會的族群關係。

這真是太有趣了!我經歷了半年的美國文化洗禮和旅行的所見所聞,很希望能夠透過更學術、專業的角度去深入了解這個國家,也讓我非常期待這門課能帶給我的收穫。

 


 

 

 

20世紀百年記事 筆記

40185010I 應華105林郁綺

       美國19到20世紀重大變革便是從農業導向的社會轉為工業化,此時期移入了大量移民,樂觀主義盛行,電器用品包括電話、汽車漸漸普及,而大都市紐約、芝加哥、費城人口也在此時超過了百萬。

      至於其它地區,影片中還提及了英國和非洲的波爾人戰爭,波爾人不堪英國的強權統制,民怨四起,和英國爆發了歷時多年的衝突,直至1902才妥協,英國約定日後會還給波爾人主權。而美國也在十九世紀末和菲律賓爆發了衝突戰爭,稱為菲律賓獨立或菲律賓起義戰爭,由最初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並成立菲律賓第一共和國,轉變成對抗美國兼併菲律賓的新殖民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菲律賓革命美國西班牙開戰之後,是菲律賓獨立鬥爭的一系列衝突之一。

      另外,這個時代又可稱為石油工業的時代,石油的產生推動美國20世紀汽車工業,間接蓬勃了經濟發展,因而讓消費變得更為盛行。而從這點延伸,人民的消費則會帶動廣告業,國民開始注重廣告,廣告變成一種消費的新興媒介,查看目錄便可知道最新的商品。此時也是個暴利的物質年代,美國不顧一切取求財富,人民開始越來越富有,有許多人靠著新興行業包括鐵路、鋼鐵、石油成為企業大亨,是經濟頂端的龍頭。

     而這個時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他提出發展大商業,要求實行企業改組,並且極為人民著想。1902時發生了一起礦工以及雇主的薪資問題,羅斯福還特別要求當事者們進入白宮進行四方協義。同時,羅斯福也是個環保主義者,在他的任期內增加了動物自然保護區,還因為打獵時拒絕捕殺一隻熊而有了teddy bear這個詞的由來。

    其它發明產物還包括使音樂流行的留聲機、放映機,而後影像也有了初步動畫雛形,後來隨著盧米埃兄弟把可動照片搬上大螢幕,引起了廣大熱潮。最後則因應觀眾需求,出現了五分錢電影院,這是一種新式娛樂,造成當時許多家庭都會全家一起去看電影。

     另外一項重大發明則為汽車驅動四輪車,福特汽車公司開起了汽車新紀元,也影響了後來的萊特兄弟,當時的飛機構成是由自行車的原理製造,木材建造,以汽油為動力發明。

 

 

北美社會族群關係 

 

二十世紀百年紀事 

(第一集)

  

周欣宇

 40285232I 

大一應用華語文學系乙班

  

    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西方國家在經濟、人權、科技等….各方面的成就與發展。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發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讓人們過上更便利的生活。但是還有一個原因能直接影響各方面發展的平順度,那就是人們的生活是否安定。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長時間處於不穩定或戰爭狀態,那麼其發展就不可能取得快速與成功的發展。

 

    影片中被訪問的那些年邁的老人們敘述著科技與交通的發展對其生活的影響時,我們不難察覺到那份激動。其中的原因為他們經歷了一個極不方便的時代,再慢慢的看著各種各樣的器具出現在他們的世界並確實的感受這些種種對他們的生活的實際影響。他們從只能靠書信才能通訊的時代,慢慢的有了能跟有效率電報。最後,到能直接坐在家裡就能聯絡到親友的電話。

 

    此外,當以國家或地區經濟獲得成功崛起後,居住與其附近的國家的困苦人們就會開始朝它而去。這些移民潮開始時對當地來說影響並不會太明顯,可是日子久後當地人民就會對這些“新”居民感到許多不滿。不滿原因可能來自彼此文化的差異、利益上的衝突等….而最後導致當地政府會對這些來自外地的“新”移民進行打壓與權力剝奪,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可謂是屢見不鮮。

 

    但隨著知識的普遍化,人民的想法逐漸開化並懂得為自己或族群爭取該有的權利與福利。可是能否成功取得當地政府的重視就要取決於這個族群的經濟雄厚度或對當地的經濟影響深淵度。在本片中,我們能看到人們在生活得到了安定便利的滿足後,就會為自身或族群爭取合理的權利。這也能表現出西方國家的人民比我們東方人民更懂得也更勇敢的為自己爭取自身各方面的權利。

 

 

影片心得-應華105 楊靖 40185005I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曾寫過這樣的一段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時代,也是一個愚蠢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仰的時代,也是一個懷疑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也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一個希望之春,也是一個失望之冬……」這段文字雖然是在描寫英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的混亂,卻也可以作為對20世紀的適切描寫。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見了20世紀初期,世界上許多地方發生的變動以及革新。無論這些事件當時所帶來的衝擊在外看來是正面或負面,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事件燃燒過後的餘溫皆帶給世人許多啟發與省思,以至於一百年後的我們,得以成為這些事件產物下的受益者,享有越來越豐富的資源及便利的環境。

        影片中除了介紹各種科技的發展,也不時穿插幾位年長者對當時新科技初蓬勃時的記憶。尤其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談到當年第一次使用電話時的激動心情,讓我印象深刻。現在的我們似乎也不斷地在對於神奇科技的讚嘆中生活著,許多我們以為不可能或沒想過的畫面,也許在不久之後就會出現在電視或路旁的大型廣告上。然而習慣了這樣被科技環繞的生活,偶爾還是會想念著曾經「樸實」的那段日子。科技雖然以人性為出發點,帶給人們許多方便及驚喜,卻也在不知不覺中使得我們的隱私愈來愈加透明化。遨遊在虛擬的網絡之中,若沒有慎加注意,也許還會為自己的財產甚至生命帶來極大的風險。但無論如何,這些科技都是無數人努力研究、開發後的心血結晶,也是人類社會的創新齒輪持續在運轉的印證之一。

        另外,影片中也提及石油促使二十世紀初的工業發達,其中最重大的兩項變革分別出現在汽車與飛機上面。因為這兩樣交通工具,使我們無論在國內或國外,皆能有十分舒適、且附加功能愈來愈多元的旅遊方式。石油真的是非常神奇的東西,儘管平常我們看不見它的原始樣貌,但這又黑又亮的液體,卻在我們的生活中披上各種花樣的外衣,無所不在。如此也不難想像為何在20世紀就發生了三次石油危機,石油不僅具有特殊的戰略價值,在交通、建築上亦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就連我們身上所穿的衣服、平常飲用的礦泉水瓶、裝食物的塑膠袋、以及清潔用品與化妝品等,都是石油化工的產品。也因為這樣的大量使用,使得能源耗盡的危機持續地受到重視,不少專家皆預測若人們持續無節制地消耗能源,石油資源將會在數十年內耗盡。儘管眾說紛紜,可以確定的是在尋求與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人們應當更加珍惜身邊的資源,做最有效率的利用。

        除了科技的進步,藝術也隨著時代不斷地創新其面貌。1907年左右,藝術極為繁盛,像是在音樂方面,音樂家舒伯赫於1908年創作了最初的無調旋律。再舉電影為例,從盧米埃兄弟發明了第一部完整的放映機,到美國第一家「五分錢電影院」在匹茲堡出現,這些過程使得人們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欣賞自己身旁的世界被投射在一個大螢幕之上。到了現在,電影不只能在戲院觀賞,電視、電腦、甚至手機都成了觀賞電影的工具之一。這些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都是一個世紀以前的人們絞盡腦汁開發並改善的成果。每多了一項發明,就使得社會上的職業變得更加多元(例如有了電影,就連帶產生了導演、演員、編劇、電影配樂師等這些行業)因為有這些前人的辛苦種樹,使得現在的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志趣,選擇不一樣的人生。

 

 

 


課堂心得 

 

徐晧恩 

應華105  40107229E

 

在此第一堂課開始時,老師說明了本課程的主旨:幫助同學們認識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背景,如:族群關係轉變過程、因果進程及特質,甚至更進一步地會讓我們探究今日北美地區的影響何在。同時,聽完老師的開場白後,也深深發覺到在此階段大二學生的我仍有很多不足之處與基本相關知識等需要了解。本日老師播放了一部承載著龐大美國歷史資訊的紀錄影片,內容中講述著許許多多文明與戰爭的脈絡,如此包羅萬象的豐富知識或許我無法輕易完全吸收,但某種角度來說,這也使我對於美國歷史與科技文明史有更深一層見識與震撼,不再僅只於高中歷史淺白介紹。這啟發了我對於此堂課程的好奇心、鬥志,希冀在此學期此堂課能帶來不少的收穫。

 

20世紀百年記事 第一集

 40085025I 應華104 賴怡臻
 

 

之前也曾看過一個歷史相關影片「大國崛起」,其中記錄了許多國家的發展歷程,也包括講述「美國」這一大國的崛起,無論是制度或是物質上的進步都十分地令人驚嘆,而這次的這部歷史紀錄片更讓人了解到20世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變,無數的發明家為生活帶來了快速的提升與進步。
然而在1900-1910這段期間科技快速發展為這個國家帶來巨大的潛力,就像在開頭老婦人說道,那段時光人們很幸福很快樂,有許多新奇的事物的出現,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像是有了電力而有了電話的發明,第一次從電話裡頭聽到人的聲音的那種雀躍,仔細想想若我們處於那時期,又是感到如何的不可思議。而這段時期不只是電話,像是車子、飛機、電影、塑膠等等,許許多多我們現在生活周遭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在那時可能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奇蹟。因為這些發明,科技的進步,在短短的時間哩,這些事物逐漸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了很多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過的事情,我們身邊唾手可得的東西從何而來,現在和未來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發展,而這些影響歷史的人們實是令人敬佩。


林敬智         應華系40085003I

         鐘聲響起,教授緩緩地走入教室。就像其他課程一樣,開頭大致說明了課程內容、結構,我默默地在台下聽著,手拿著筆漫不經心地轉動,心裡正想著下課後的安排時,忽然,教授冷不防地問了一句:「林書豪是什麼人?」我愣了一下,身旁隨即有人答道:「美國人」教授說:「其實更正確應該稱為華裔美國人或亞裔美國人」我心想:是啊!是嗎?

       其實,在那一霎那,我心裡頭浮現的答案竟是「台灣人」。事後回想,連我自己也覺得奇怪,我猜,大概是每天媒體不斷地播導放送所謂的「台灣之光」所導致的吧!但是既然他不是台灣人,又為何會這樣封稱呢?我猜想應該跟台灣的特殊地位有關,因為一直被邊緣化,所以有機會就要大聲表達;因為一直被壓著打,所以總有著一種淡淡的自卑感。而第二個影響我判斷的大概是之前有一篇報導提及的「NBA亞洲之夜」,由於亞州的迅速發展,再加上留學生、球員明星亞州面孔越來越多,因此就有這樣的活動產生。現在回頭審視,可以將這樣的活動當作一種對族裔的新訊息嗎?美國種族多元且複雜,要做到尊重平和其實很難,曾聽一些留學生說過,其實美國的歧視無所不在,最好例子就是他們的法律裡明訂不得種族歧視。那台灣呢?我們也常自命於我們是多元開放民主的國家,我們也有類似的問題嗎?我想,我們能透過這堂課的介紹,以此來省思這塊土地的問題,勿重蹈其他人的錯誤。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