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6-0324

This version was saved 9 years, 11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王于欣
on April 12, 2014 at 8:59:09 pm
 

                                                   

我的菲律賓成年禮電影心得

教育106 40200113E 施欣如

這次很完整的看完了這一部電影,使我更了解了菲裔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其實就如所有移民族裔所面對的問題,

傳統文化與新文化潮流?可以見得的是大部份的移民第二代都較第一代更融入美國本土文化(有些甚至是努力融入),但卻也開始失去自己族裔的特色(不過從電影中可以看到大多數的人還是會與同族裔的人親近,包括社區或交友圈)。第二代通常會有的迷惘是常見的,如同我有一個表哥是美國混血,但三歲後即搬回台灣生活。在他的成長中也面對了不少這類的問題。我本身是一半的壯族,對這類的問題倒是很少,我覺得我的血統使我特別。我覺得第一代如果太執著於固守原文化而不願與新的文化交流反而會加深第二代的迷惘,如果第一代可以教導第二代

美國的文化使他們不致於有隔閡但也同時保留原本的文化是最好的。

 

 

 

 

電影心得-我的菲律賓成年禮

40023121L 應華三 104  謝佳伶

我們這組根據B.B. Call猜測年代應該是在80年代,位於美國加州,呈現一個菲律賓裔的移民家族為家裡的長女辦成年禮的經過,其中也呈現族群議題、家庭代溝和文化衝擊的議題。我看到一些電影呈現的菲律賓人特質:勤奮、團結、好客、重視文化:食物、舞蹈、語言等。男主角有兩個白人好朋友,他從不請他們回家作客,在一次朋友借廁所的機緣之下,兩個朋友才有機會到他家,但男主角很不情願,覺得很丟臉,兩個白人還笑他家的擺設:裸體娃娃、大廚具,可是到後來兩位朋友體驗到菲律賓的文化及品嘗美食,他們發現自己很喜歡這個文化,所以後來還跟男主角要他們當初笑話的東西,我看到文化交流成功,還有包容性。另一方面,在另一個派對上,有個白人女生就鄙視男主角,說他吃貓狗是中國人,她就是沒有文化包容性的例子呈現。電影兩個方面都呈現了。文化衝擊不僅會在群間產生,也會在代間產生,因此文化認同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我的菲律賓成年禮─電影心得

                                                                                                      應華103_499850406_鍾國豪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明確說明年代,但我們這一組猜測此電影背景年代為1980年代位於美國西岸,而家庭成員為菲律賓移民。影片播放後,最先讓我注意到的是,當男主角Ben讓朋友到家中上廁所時,他卻羞於介紹朋友給家人認識,也急於把朋友趕回家,甚至還叫家人開風扇好讓空氣流通,因為家中似乎有菲律賓人使用的特殊的香料。或許是Ben從小在美國長大,一部分的他已被有了美國文化的認同,但另一部分的他卻對自己的文化感到困惑。影片中也表現了亞裔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問題、美國白人對於亞裔人士的歧視議題及美國白人對於亞裔文化的尊重與包容等等,我認為不管怎麼樣,一個人最好能成為文化調適者,作為一個文化調適者,一定比文化邊緣人來得好,不同族群的人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文化交流一定會產生,如何能做到包容及尊重,這是每一個人值得學習的地方。

 

我的菲律賓成年禮:電影心得

應華105級 40107229E 徐晧恩

 

        此部影片所設定的主要背景為大約美國八、九零年代的南加州,菲律賓裔社區。在片中,主要描述一個第二代美國菲律賓裔的青少年因移民關係,對於他自己的文化主體找不到認同,同時在一個講究家族尊輩的家庭裡,他想為了美術的理想奮不顧身地追求,儘管家人怎麼反對他所謂的理想,他仍不吝惜奮鬥到底,證明自己的長才,在劇終他對於家族固有的習俗與文化找到了認同,也如他所願地得到父親的肯定,家庭圓滿快樂作結。

 

        這部影片呈現了許許多多可能會在移民家庭所會發生的現象。由於現居的國家文化對於孩子們來說,屬於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主軸,若在父母們沒有在強調本有文化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對於家族的脈絡與文化必定是一知半解,最後對於原生文化想法,更何況怎能讓他們在其中找到連結與認同感?我們所必須明白的是:了解家族的文化不單單只是自己的事情而已,而是關係到一個家族如何傳承的重要性。

 


 

我的菲律賓成年禮:電影心得

應華103499850353 蔡伊嵐

 

這部電影根據英語維基百科的解釋,是由原本10分鐘的短片歷經8(1992-2000)的籌資拍攝而成的獨立電影,於2001年上映。所以我們這一組在討論時,由此依據和主角們的衣著以及使用BB Call,判定時空背景是在1990年代。主題環繞在菲律賓二代移民在美國南加州,藉由主角和家族、朋友所發生的故事延伸出種族歧視、移民認同、文化傳統價值等議題。

關於種族歧視,有兩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菲律賓太太的白人老公大放厥詞,認為菲律賓人不屬於亞洲人、而是馬來人;另一個是酒吧裡嘔吐的女還故意用吃狗、吃貓和辱罵「Chink!」。我覺得這是優勢文化在面對弱勢文化時,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藐視不屬於自己的文化,以偏概全而且斷章取義。

移民認同的議題,不管是哪個民族都會面臨到,第一帶移民認為應該堅守原生文化與民族認同,但是第二代移民可能是生活環境或是學校教育、同儕的影響,心中有所動搖,想要迎合主流文化卻又掙扎在其中。這讓我想到某些華裔美國人曾被冠上一個稱號(,我想也可以用在菲裔美國人身上)-「香蕉」,意指外皮(皮膚)是黃色的,果肉(內在)卻是白色的。

文化傳統價值在電影中,被年輕的主角所忽視,但是當她看到自己的姐姐和心儀的女生的表演,以及他們流利地說著自己的母語時,內心百感交集。這讓我想到屬於閩南人的我,一直到長大出國後,才意識到會說自己的方言是多麼方便(,當要說別人的壞話時)、多麼親切(,當輕易地和當地華僑搭上話時,心中有種他鄉遇故知的喜悅),又是多麼令人感到確幸(,因為多了一項語言技能)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那是我真正的母語,做為臺灣人的根本與驕傲。

 



我的菲律賓成年禮 

 

影片感想 

周欣宇 

大一應用華語文學系乙班 

      我的菲律賓成年禮這部影片主要背景為美國80年代的南加州,片中男主角是個菲裔移民的第 二代。他勇於追求自己理想的年輕小伙子,不惜為理想興趣與家人發生嚴重的爭吵。此外,在一次傳統的菲裔成年禮中的他發現自己對自身文化的無知,加上童年玩伴的嘲諷使他面臨自身文化認同問題。

 

      開始時,由於這部片子看似十分老舊,所以讓我有種無奈不想觀賞的感覺。可是當我用心把片子看完後才發現它內在深遠的含意,一度引發我的深思。片中凸顯了移民與其後代所面對的經濟、歧視、文化認同的問題,像班傑從小就生活在異鄉。由於他日常的首要語言是英語,交的美式朋友,導致他逐漸疏遠菲律賓的傳統文化。這個問題也是現代移民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家中的小孩對自身的傳統文華一竅不通。這樣下去的話這些寶貴的文化就會失傳,進而被當地化。

 

       這個問題並不只局限於移民家庭,現在許多移居城市的家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以台灣為例,許多家庭的長輩都會閩南話或各種方言,可是年輕一代可能只會聽但不會有或者更嚴重努會聽也不會講。導致這樣的原因是家長覺得對對孩子以方言溝通十分粗俗,而只與孩子講華語,這種的觀念更有逐漸嚴重的趨向。

 

       可能有人會覺得不會講自身宗親方言看似不會構成什麼嚴重問題,認為孩子應將心思放在課業上。可是,語言是人類有生命的文化代表。我們可以在語言中了解到這個民族的特性與習俗,文化會透過語言有異物異的流露出來。此外,年輕一代的小孩對自身家族的淵源往事都不了解,對自己的祖先的事跡都感到十分陌生。這樣的陌生感間接的將這些文化根源砍斷,希望現代的年輕一代能願意花一點時間去了解的自身文化,或許會了解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源由。

 

菲律賓成年禮

電影心得

應華103  499850119  王于欣

雖然故事主要的軸心是在於菲律賓移民的第二代,但我想其內涵可以囊括至整個東方社會。

首先,從東方典型的觀念---望子成龍開始說起,或者更確切地說,父母總喜歡將自己的理想加諸于孩子身上,而這個『理想』也往往侷限于社會框架所賦予的定義。影片中,主角的理想是藝術,但是因為不符合其族群普遍社會觀感,也因此父親並不接受,而逼迫他學醫。

其次,是家庭聚會上的家族成員互動。長輩們無論是在語言或者習俗上,總是期待晚輩能夠延續其根本的文化。然而,新一代的移民小孩所成長的環境已經在異域,因此,很難深刻體會到自身的根本文化。我想這在移民家庭中,一定是常見的現象。影片中,男主角不諳傳統菲律賓語這點,就受到祖父的責難。

最後是關於族群認同的問題。其實一直到已是個地球村的現代,社會上肯定仍存在著種族歧視的問題,更何況是電影中的那個時代背景。男主角還是處於青少年階段,對於自我的認同來自于同儕。身在白人占優勢的社會中,肯定更希望自己擁有強勢族群的依靠,他的心情不難理解。許多人總是輕鬆地說自己是台灣人,或者哪裡人,但是如果身處影片中的時代背景,我想我也不敢說保證自己能夠很自信地做到不靠多認識幾個白人朋友來增加信心。

這部影片集中于菲律賓裔,但華裔,韓裔,日裔,何嘗不是如此。內容的深切刻畫更讓人不深唏噓。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