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17



課堂心得 

應華104 許博雅 40085014I

老師在課堂上問大家知道哪些美國著名的華人,我當時想這還不簡單,但認真思考後發現我知道的卻少得可憐,明明從小到大接觸很多與美國的事物,不過我卻不太了解他。一開始我馬上想到了李安、林書豪等新聞媒體常提到的人物,超不多舉了五個人名後我開始彷徨了,因為我一丁點都想不起來我還讓是哪些人,甚至於我開始懷疑我先前舉的例子是否正確。而老師提到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會影響使用詞彙的時候,我覺得很有趣,因為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認真的思考過者件事,美籍華裔和美國華人的不同,確實的,我們習慣用習慣的價值觀去看待他們,這對我來說眼界大開,它是一個全新的視野,也讓我對第堂可有深刻的印象。
資料補充 40085033I 林品懿

中國人要多點牛仔精神——專訪美國著名華人學者湯本教授中國人要多點牛仔精神

——專訪美國著名華人學者湯本教授

記者:湯教授,您在奧運前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為《奧運雄風和中華雄風》,裡面引用唐代詩人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來形容奧運將給中國帶來的影響。現在北京奧運會結束了,您覺得這次奧運會達到了您期待的結果嗎?

湯本:本次奧運會取得的成績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球華人的驕傲。奧運的成功是大國崛起、國家走向繁榮的里程碑。通過奧運會,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得到了提升。美國NBC一位歷來帶有反華情緒的主持人在此次全程轉播了奧運後說,他主持過很多個奧運節目,北京奧運是最好的一次。

奧運的成功也使西方一些把人權作為武器來對付中國的國家改變了態度。

記者:您認為奧運給中國人帶來了什麼呢?

湯本:奧運給中國人帶來了公民的平等競爭意識。在奧運會上,每人一個跑道,這樣一個活生生的平等、競爭的精神,對中華民族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啟發。奧運也使 得中華民族凝聚力提升。大家突然意識到民族的強大保證了每個公民權利的強大。當然每個公民的強大,也進一步鞏固了民族主權的強大,二者缺一不可。

我覺得經歷了今年的火炬傳遞事件、西藏事件、汶川地震和奧運會的成功,中華民族開始有一個平和的心態面對世界,這是中華民族之前很少有的。

奧運就是人類平等精神的最徹底的體現,每個人一條跑道,誰也不能被推、拉著走,只有自己奔跑。要把奧運精神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記者:您覺得北京奧運是否還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湯本:當然。我們要反思的地方還很多。比如國外炒得很熱鬧的假唱事件,其實很簡單技術處理一下,在字幕上註明唱歌者是誰,表演者是誰,就行了。但是我們沒有這麼做,表明我們還沒有養成坦誠的性格。

我覺得奧運也暴露出中國的公關手段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還不善於對外國表達我們應當爭取的利益,不能很好地闡述爭取這些利益的理由。還有,我們過多地強調 和諧社會,可能會給某些人錯覺,認為我們可欺。必要時要堅決捍衛我們的權利,要體現中國也有強悍的牛仔性格。

記者:您認為奧運之後,中國的發展之路該如何繼續呢?

湯本:奧運很偉大,但是現在我們要思考,我們的精神中國在哪?我們的文化中國在哪?

改革開放30年,我們加強了中華民族在經濟層面的奮鬥和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們也不能放鬆精神的發展、文化的發展。我覺得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化成八個字:"認知美國,消化美國"

記者:這句話如何理解呢?

湯本:消化不是消滅,而是對對方文化進行學習、吸收、揚棄的過程。中美這兩大強國,各自都有弊病,誰能夠先剔除弊病,學對方的長處,未來三四十年中,誰就有機會超越對方。

記者:您認為中國最該學習美國的是什麼方面呢?

湯本:學習平等的精神,讓任何一個普通民眾都能享受平等發展自己機會的權利,不應該再有靠走後門,靠裙帶關係來發展自己,來發家致富。奧運就是人類平等精 神的最徹底的體現,每個人一條跑道,誰也不能被推、拉著走,只有自己奔跑。要把奧運精神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因為你愛的不是你自己,你愛的是無數個造成你的先人,愛的是未來的無數後代。這個是中國人很少想到的,愛自己就是自私,不對的,只有愛好自己才能有能力去愛別人。

記者:近些年來,中國各界對傳統文化也進行了深入的反思,除了"消化美國"之外,我們該如何挖掘傳統文化呢?

湯本: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優秀的內容,中國人必須好好吸收它們。我不是反對易中天和於丹對傳統文化進行解讀,而是認為,他們對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拓展、 創造是遠遠不夠。於丹解讀論語,只是告訴你怎麼在規矩中生活,怎麼在原諒他人中生活,她沒有告訴你,一個人在憤怒中,可能得罪朋友,得罪組織,但他對人類 仍然可以做出貢獻的。傳統中很多倫理思考,都是讓你不要在得罪周圍人的環境下生活,這是不可取的。

記者:那按照您的意思,我們不過多地談論孔孟之道,是否要多談論創造歷史的秦皇、漢武這些形象呢?

湯本:我不想用皇帝來闡釋當代人的發展,應當多討論我剛才說的牛仔精神。中華文化中有非常深刻的內涵,尤其是中華文化""的思想,這也是值得美國學習的。

記者:但相對於我們的觀念來看,美國人是不是太自我了?

湯本:美國人是以我為單位的社會,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意識。這就是為什麼我演講一開始號召大家愛自己。因為你愛的不是你自己,你愛的是無數個造成你的先人, 愛的是未來的無數後代。這個是中國人很少想到的,愛自己就是自私,不對的,只有愛好自己才能有能力去愛別人。

記者:這也就是您在很多場合所說的公民意識?

湯本:對,這也是人本性的覺醒。我們的公民意識不能騰空崛起,也不能離開地面來發展,一定要和現實結合在一起,一定要和我們這個時代的領導人的信仰觀、人生觀、理想觀、倫理觀,他們表裡一致的精神追求結合在一起。

公民意識的培養是自上而下的。我們的領導人必須有一個為民服務的公僕風範,才能提出公民改革的一系列要求。所以說,我們要建立一種讓群眾心服口服的文化傳承。

記者:所以,你認為,中國目前的改革開放進程應該從經濟的發展過渡到文化的改革開放?

湯本:對!這是個思想文化建樹的時代。中國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說過,中國正在出現一種可能性-- -第三次百家爭鳴的時代。如果是的話,我希望我的思考、我的探索能成為百家爭鳴中的一個聲音。

我肯定張德江先生"文化建省",肯定汪洋先生"用世界眼光謀劃廣東未來",肯定以孫中山思想為核心的嶺南文化在當代的強大魅力。我的肯定是真誠的,而不是對官方的取悅。我沒有取悅的必要,我是一個獨立的學者。

記者:在您的演講中,時常會引用孫中山先生的一些名言,您最欣賞他哪些方面呢?

湯本:他對中華民族的災難有深刻了解,對中華民族面臨的現實有深刻了解,對西方民主思想有深刻了解。可以說他是在一個極其艱難的環境中屢敗屢戰,把民主的思想引入到中國。

我個人覺得他是有神魅的人。孫中山思想不僅僅是三民主義,他提出的"革命就是博愛"也是很深刻的思想。

記者:作為中山先生的故鄉,您覺得中山市應當如何發揚他的思想來豐富中山這座城市的內涵?

湯本:我是第一次來中山。我大吃一驚,中山有這麼好的宜居環境。

記者:您認為,對孫中山先生的宣傳重點該放在哪些方面呢?

湯本:除了強調中山先生深邃的思想文化,還要強調他的人格魅力。以前的宣傳沒有把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展現出來,只是把他抽象為一個思想家、革命家,一個三民主義的創始人。這種把人格和理論割裂開來是絕對錯誤的。

我們要把孫中山先生作為活生生的人來看,讓他走進我們的心裡,理解他的喜怒哀樂,把他當作傑出者來崇敬,當作凡人來親近。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英,也是人類的精英,是個生機勃勃,充滿智慧,熱愛人生,為真理敢於獻身,敢於冒著槍林彈雨去實現自己理想的人。

原載中山日報2008922日第4998A1

 


課堂心得

應華三 葉秀印 40085016I

第一堂上課的時候,其實大家對上課的主題、流程等都沒有很清楚,因此教授大概介紹了一下這堂課的上課內容與上課方式,並問了我們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我們知道哪些有名的美國華裔?接著,教授也從這個問題為出發點來帶出這堂課的主題,讓我們對整個學期課程的走向有了大概的掌握。根據教授,其實所謂美國華裔,是從我們(華人)的觀點出發,且是一個很一廂情願的說法;當地的美國華裔,其實是會稱自己為「華裔美籍人」。雖然這觀念對我來說並不是新的東西,但我卻從來沒有仔細思索過這兩個名詞的不同。我一直都很喜歡中文的細膩,小小的變化,甚至有可能只是順序的不同,便會讓意思或是給人的感覺產生很大的改變,真的很神奇!雖然只是第一堂課,老師也只有大概介紹課程進行的方式以及課程的內容大綱,但想必這堂課一定可以帶給我很大的收穫!

 

上課心得:

賴應歡 40241234S 物理系106級

在第一堂課,由於還不睡很了解這課程的主要大綱,所以老師首先問了我們大家一個很關鍵性的問題,那就是“請大家說一下自己認識的著名美國華僑。”我當時腦海中就只浮現一個人物,一個在美國影壇上拿過不少大獎的風雲人物,沒錯,就是李安。老師也大略的介紹了一下幾位在美國著名的華僑,同學們也舉了不少例子,當中有不少事我沒怎麼聽過的,老師有特別強調以華人的角度去看美國著名華僑和以美國人的角度去看美國著名華僑是不一樣的,像是在老師給我們介紹的幾位美國著名華僑中,有不少事我們都沒有聽過的,那時因為我們一自己的角度去看,所以不知道他們是誰,甚至覺得他們好像對華人都沒什麼貢獻,為何會在美國成為著名華僑呢?但是在聽過老師的介紹以及自己在分析過後,才發覺那是因為我們以自己的角度去看所以會覺得他們好像對華社沒什麼貢獻,如果我們以美國的角度來看那就不一樣了,像我記得在老師的介紹裡有一位對美國社會經濟有非常大的貢獻的華僑,他在美國社會就非常的著名,在華人眼中他就默默無聞,因為我們不在他們的社會當中,所以感受不到這氣氛。

經過老師的簡單介紹幾位在美國的著名華僑後,開始對者堂課的大綱開始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老師播放的影片當中,我也注意到不少美國早期的歷史,以及在二戰中美國如何崛起,為何人們在二十世紀時會大量的移民到美國去,和美國方面如何對這些新移民,這都是我們在上這堂課的重要背景知識,老師用影片來讓我們能夠最快速的了解當時的情形。

 

二十世紀百年記事  40185019I應華105曾宜萱

 

    190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20世紀。該世紀曾有全球型戰爭與軍事對峙(兩次世界大戰、冷戰);此外,共產主義與 資本主義的對立影響人們深遠,並卻促使後者在經濟與社會上多重的修正與省思;該世紀的殖民主義也曾發展到極致,卻在1960年代後迅速瓦解。該世紀廣布歐洲的民族主義風潮傳到亞洲、非洲與大洋洲。恐怖主義在全球盛行,尤其透過網路等資訊媒體,造成美國與小數其他西方國家的恐慌,並使下個世紀初蒙上恐懼的陰影。而知識爆炸則使更多人能接受知識,並質疑與檢討各學科的發展和研究與更好的生活品質,部分華人遷到北美與東南亞,許多土耳其與北非地區人民移居西歐,不少的西班牙裔透過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進入美國。這些人口的流動打破過去以種族劃分的地理概念,卻也造成許多工業國家內部的社會問題。

 


二十世紀百年記事  40185034I  應華105陳玟萍

 

因為工業革命,原本亞洲才是文明的中心,卻在一夕之間被歐陸國家超越。在二十世紀,人類的科技與文明有很大的進步,天空中出現飛機,家庭裡出現電視機和廣播,路上開始車水馬龍,到處也都有無線電的身影。
這樣的科技進步無非是人類的一大福音,卻也衍生出許多相關問題。戰爭也是20世紀重要的紀事之一,兩次世界大戰,帶給人們創痛與悲傷的回憶,但卻也是開啟進步的關鍵契機。
經歷過戰爭的人民都不喜歡戰爭,但我們卻也不能沒有戰爭。如果歷史上沒有怛羅斯之役,現在的西方還不會知道紙為何物。如果沒有十字軍東征,西方的民主之日不知何時才會來臨,現在也都還會籠罩於封建制度的陰影。
20世紀是個進步的時代,雖然有許多戰爭的創痛,但也是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時代。

 

 


 

上課心得 

應華103499850353 蔡伊嵐

*「美國觀點」的北美族群社會關係

第一週上課的時候,教授導入一系列的問題做為整個課程的開始。

 

「什麼樣的人在美國打籃球?」、「林書豪是什麼人?」 

 

我回答:「林書豪是美國華人。」教授表示,這答案是肯定的,但卻不是他理想中的答案。

 

「林書豪是華裔美國人。」 

 

當時我才剛從美國聖地牙哥實習回來,聽到關鍵字馬上意會到,對了,我是從自己的角度去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教授的答案是從美國以及美國人的角度來看待。那時才精確地了解到這門課的宗旨:以美國為中心,探討北美社會的族群關係。

這真是太有趣了!我經歷了半年的美國文化洗禮和旅行的所見所聞,很希望能夠透過更學術、專業的角度去深入了解這個國家,也讓我非常期待這門課能帶給我的收穫。

 


 

 

 

20世紀百年記事 筆記

40185010I 應華105林郁綺

       美國19到20世紀重大變革便是從農業導向的社會轉為工業化,此時期移入了大量移民,樂觀主義盛行,電器用品包括電話、汽車漸漸普及,而大都市紐約、芝加哥、費城人口也在此時超過了百萬。

      至於其它地區,影片中還提及了英國和非洲的波爾人戰爭,波爾人不堪英國的強權統制,民怨四起,和英國爆發了歷時多年的衝突,直至1902才妥協,英國約定日後會還給波爾人主權。而美國也在十九世紀末和菲律賓爆發了衝突戰爭,稱為菲律賓獨立或菲律賓起義戰爭,由最初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並成立菲律賓第一共和國,轉變成對抗美國兼併菲律賓的新殖民戰爭。這場戰爭發生在菲律賓革命美國西班牙開戰之後,是菲律賓獨立鬥爭的一系列衝突之一。

      另外,這個時代又可稱為石油工業的時代,石油的產生推動美國20世紀汽車工業,間接蓬勃了經濟發展,因而讓消費變得更為盛行。而從這點延伸,人民的消費則會帶動廣告業,國民開始注重廣告,廣告變成一種消費的新興媒介,查看目錄便可知道最新的商品。此時也是個暴利的物質年代,美國不顧一切取求財富,人民開始越來越富有,有許多人靠著新興行業包括鐵路、鋼鐵、石油成為企業大亨,是經濟頂端的龍頭。

     而這個時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他提出發展大商業,要求實行企業改組,並且極為人民著想。1902時發生了一起礦工以及雇主的薪資問題,羅斯福還特別要求當事者們進入白宮進行四方協義。同時,羅斯福也是個環保主義者,在他的任期內增加了動物自然保護區,還因為打獵時拒絕捕殺一隻熊而有了teddy bear這個詞的由來。

    其它發明產物還包括使音樂流行的留聲機、放映機,而後影像也有了初步動畫雛形,後來隨著盧米埃兄弟把可動照片搬上大螢幕,引起了廣大熱潮。最後則因應觀眾需求,出現了五分錢電影院,這是一種新式娛樂,造成當時許多家庭都會全家一起去看電影。

     另外一項重大發明則為汽車驅動四輪車,福特汽車公司開起了汽車新紀元,也影響了後來的萊特兄弟,當時的飛機構成是由自行車的原理製造,木材建造,以汽油為動力發明。

 

 

北美社會族群關係 

 

二十世紀百年紀事 

(第一集)

  

周欣宇

 40285232I 

大一應用華語文學系乙班

  

    在影片中我們能看到西方國家在經濟、人權、科技等….各方面的成就與發展。但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發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能讓人們過上更便利的生活。但是還有一個原因能直接影響各方面發展的平順度,那就是人們的生活是否安定。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長時間處於不穩定或戰爭狀態,那麼其發展就不可能取得快速與成功的發展。

 

    影片中被訪問的那些年邁的老人們敘述著科技與交通的發展對其生活的影響時,我們不難察覺到那份激動。其中的原因為他們經歷了一個極不方便的時代,再慢慢的看著各種各樣的器具出現在他們的世界並確實的感受這些種種對他們的生活的實際影響。他們從只能靠書信才能通訊的時代,慢慢的有了能跟有效率電報。最後,到能直接坐在家裡就能聯絡到親友的電話。

 

    此外,當以國家或地區經濟獲得成功崛起後,居住與其附近的國家的困苦人們就會開始朝它而去。這些移民潮開始時對當地來說影響並不會太明顯,可是日子久後當地人民就會對這些“新”居民感到許多不滿。不滿原因可能來自彼此文化的差異、利益上的衝突等….而最後導致當地政府會對這些來自外地的“新”移民進行打壓與權力剝奪,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可謂是屢見不鮮。

 

    但隨著知識的普遍化,人民的想法逐漸開化並懂得為自己或族群爭取該有的權利與福利。可是能否成功取得當地政府的重視就要取決於這個族群的經濟雄厚度或對當地的經濟影響深淵度。在本片中,我們能看到人們在生活得到了安定便利的滿足後,就會為自身或族群爭取合理的權利。這也能表現出西方國家的人民比我們東方人民更懂得也更勇敢的為自己爭取自身各方面的權利。

 

 

影片心得-應華105 楊靖 40185005I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曾寫過這樣的一段話:「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時代,也是一個愚蠢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仰的時代,也是一個懷疑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也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一個希望之春,也是一個失望之冬……」這段文字雖然是在描寫英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的混亂,卻也可以作為對20世紀的適切描寫。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見了20世紀初期,世界上許多地方發生的變動以及革新。無論這些事件當時所帶來的衝擊在外看來是正面或負面,可以確定的是,這些事件燃燒過後的餘溫皆帶給世人許多啟發與省思,以至於一百年後的我們,得以成為這些事件產物下的受益者,享有越來越豐富的資源及便利的環境。

        影片中除了介紹各種科技的發展,也不時穿插幾位年長者對當時新科技初蓬勃時的記憶。尤其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談到當年第一次使用電話時的激動心情,讓我印象深刻。現在的我們似乎也不斷地在對於神奇科技的讚嘆中生活著,許多我們以為不可能或沒想過的畫面,也許在不久之後就會出現在電視或路旁的大型廣告上。然而習慣了這樣被科技環繞的生活,偶爾還是會想念著曾經「樸實」的那段日子。科技雖然以人性為出發點,帶給人們許多方便及驚喜,卻也在不知不覺中使得我們的隱私愈來愈加透明化。遨遊在虛擬的網絡之中,若沒有慎加注意,也許還會為自己的財產甚至生命帶來極大的風險。但無論如何,這些科技都是無數人努力研究、開發後的心血結晶,也是人類社會的創新齒輪持續在運轉的印證之一。

        另外,影片中也提及石油促使二十世紀初的工業發達,其中最重大的兩項變革分別出現在汽車與飛機上面。因為這兩樣交通工具,使我們無論在國內或國外,皆能有十分舒適、且附加功能愈來愈多元的旅遊方式。石油真的是非常神奇的東西,儘管平常我們看不見它的原始樣貌,但這又黑又亮的液體,卻在我們的生活中披上各種花樣的外衣,無所不在。如此也不難想像為何在20世紀就發生了三次石油危機,石油不僅具有特殊的戰略價值,在交通、建築上亦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就連我們身上所穿的衣服、平常飲用的礦泉水瓶、裝食物的塑膠袋、以及清潔用品與化妝品等,都是石油化工的產品。也因為這樣的大量使用,使得能源耗盡的危機持續地受到重視,不少專家皆預測若人們持續無節制地消耗能源,石油資源將會在數十年內耗盡。儘管眾說紛紜,可以確定的是在尋求與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人們應當更加珍惜身邊的資源,做最有效率的利用。

        除了科技的進步,藝術也隨著時代不斷地創新其面貌。1907年左右,藝術極為繁盛,像是在音樂方面,音樂家舒伯赫於1908年創作了最初的無調旋律。再舉電影為例,從盧米埃兄弟發明了第一部完整的放映機,到美國第一家「五分錢電影院」在匹茲堡出現,這些過程使得人們可以從不一樣的角度,欣賞自己身旁的世界被投射在一個大螢幕之上。到了現在,電影不只能在戲院觀賞,電視、電腦、甚至手機都成了觀賞電影的工具之一。這些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都是一個世紀以前的人們絞盡腦汁開發並改善的成果。每多了一項發明,就使得社會上的職業變得更加多元(例如有了電影,就連帶產生了導演、演員、編劇、電影配樂師等這些行業)因為有這些前人的辛苦種樹,使得現在的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志趣,選擇不一樣的人生。

 

 

 


課堂心得 

 

徐晧恩 

應華105  40107229E

 

在此第一堂課開始時,老師說明了本課程的主旨:幫助同學們認識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背景,如:族群關係轉變過程、因果進程及特質,甚至更進一步地會讓我們探究今日北美地區的影響何在。同時,聽完老師的開場白後,也深深發覺到在此階段大二學生的我仍有很多不足之處與基本相關知識等需要了解。本日老師播放了一部承載著龐大美國歷史資訊的紀錄影片,內容中講述著許許多多文明與戰爭的脈絡,如此包羅萬象的豐富知識或許我無法輕易完全吸收,但某種角度來說,這也使我對於美國歷史與科技文明史有更深一層見識與震撼,不再僅只於高中歷史淺白介紹。這啟發了我對於此堂課程的好奇心、鬥志,希冀在此學期此堂課能帶來不少的收穫。

 

20世紀百年記事 第一集

 40085025I 應華104 賴怡臻
 

 

之前也曾看過一個歷史相關影片「大國崛起」,其中記錄了許多國家的發展歷程,也包括講述「美國」這一大國的崛起,無論是制度或是物質上的進步都十分地令人驚嘆,而這次的這部歷史紀錄片更讓人了解到20世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變,無數的發明家為生活帶來了快速的提升與進步。
然而在1900-1910這段期間科技快速發展為這個國家帶來巨大的潛力,就像在開頭老婦人說道,那段時光人們很幸福很快樂,有許多新奇的事物的出現,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樂趣,像是有了電力而有了電話的發明,第一次從電話裡頭聽到人的聲音的那種雀躍,仔細想想若我們處於那時期,又是感到如何的不可思議。而這段時期不只是電話,像是車子、飛機、電影、塑膠等等,許許多多我們現在生活周遭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在那時可能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種奇蹟。因為這些發明,科技的進步,在短短的時間哩,這些事物逐漸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在這部紀錄片裡我們看到了很多我們從未認真思考過的事情,我們身邊唾手可得的東西從何而來,現在和未來真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發展,而這些影響歷史的人們實是令人敬佩。


林敬智         應華系40085003I

         鐘聲響起,教授緩緩地走入教室。就像其他課程一樣,開頭大致說明了課程內容、結構,我默默地在台下聽著,手拿著筆漫不經心地轉動,心裡正想著下課後的安排時,忽然,教授冷不防地問了一句:「林書豪是什麼人?」我愣了一下,身旁隨即有人答道:「美國人」教授說:「其實更正確應該稱為華裔美國人或亞裔美國人」我心想:是啊!是嗎?

       其實,在那一霎那,我心裡頭浮現的答案竟是「台灣人」。事後回想,連我自己也覺得奇怪,我猜,大概是每天媒體不斷地播導放送所謂的「台灣之光」所導致的吧!但是既然他不是台灣人,又為何會這樣封稱呢?我猜想應該跟台灣的特殊地位有關,因為一直被邊緣化,所以有機會就要大聲表達;因為一直被壓著打,所以總有著一種淡淡的自卑感。而第二個影響我判斷的大概是之前有一篇報導提及的「NBA亞洲之夜」,由於亞州的迅速發展,再加上留學生、球員明星亞州面孔越來越多,因此就有這樣的活動產生。現在回頭審視,可以將這樣的活動當作一種對族裔的新訊息嗎?美國種族多元且複雜,要做到尊重平和其實很難,曾聽一些留學生說過,其實美國的歧視無所不在,最好例子就是他們的法律裡明訂不得種族歧視。那台灣呢?我們也常自命於我們是多元開放民主的國家,我們也有類似的問題嗎?我想,我們能透過這堂課的介紹,以此來省思這塊土地的問題,勿重蹈其他人的錯誤。

                                                                                             楊婉憶 應華106甲40285132I

第一次上有關於北美社會的課程以前對於歐美的國家除了憧憬更多的是迷惑不清楚這也是選擇修這門課的原因直到坐在班上聽著老師的介紹看著銀幕是的影片我選對了心理有一個聲音就這樣發出來。但由於播放太快回到家時又上網查了一些。

是指北美地區(含美國加拿大)的1920年代期間。十年間,它所涵蓋的激動人心的事件數不勝數,因之有人稱這是歷史上最為多彩的年代 ”:美國士兵自歐戰前線上歸國拉開了這一時代的序幕,隨後是爵士樂為代表的新藝術的誕生,嶄新而自信的現代女性面孔的出現;儘管1929災變宣告了它的終結,但此一時期內無數具有深遠影響的發明創造,前所未有的工業化浪潮,民眾旺盛的消費需求與消費慾望,以及生活方式翻天覆地的徹變至今也令人難以忘懷。此外,十年內一系列的美國國內和國際事件也深刻地改變了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進程。但是,不容否認的是,南方許多州的美國黑人仍然生活在貧窮之中,黑手黨的成員受到諸如《一個國家的誕生》這類影片的影響也在急劇擴大,美國國內的種族隔閡和種族矛盾在這一時期進一步擴大和加劇,對有色人種施加集團性迫害的社會基礎在不知不覺間被鞏固和強化

真心佩服影片的製作著,因為這樣的一部歷史要把它的真實性完全演繹出來那可是一部浩大的工程,所以也謝謝所有製作者讓我坐著就可以看到一個世紀的改變。

 


課堂心得

應華105 40185036I 陳佩琦

上課時提到殖民時代時各國的殖民特色,例如:法國殖民是以文化為基礎,英國殖民是以文官、菁英主義為主,西班牙殖民則是容納拉丁美洲的文化並採取雙語政策。而我們台灣人較熟悉的日本殖民文化又是如何呢?從台灣的殖民史可以發現日本殖民政府對於台灣一開始是採取放任態度,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人急於讓台灣人認同他們的國家以便於戰時政策或軍隊的派遣,因此除了一開始的內地延長主義到之後的黃民化運動都不外乎是在同華台灣人民;我認為日人的治臺政策也是以文化為基礎,強迫台灣人民接受他們的文化、語言、文字等,但強硬的作法與無止盡的迫害與虐待,反而引起台灣人民的反抗,進而產生之後的「霧社事件」等抗日活動。上課時還提到了,蔡同榮這位台灣民族史上不可缺少的大人物,在美國洛杉磯與彭明敏、王桂榮、陳唐山等人成立FAPA(Formosan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ffairs),宗旨為促進國際關注台灣議題、推動台灣獨立,這樣重要的團體在今天的課堂上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增長了許多知識,期待在之後的課堂能學到更多台灣正規教育學不到的知識,增長自己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