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2-0505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吳明淨 8 years, 11 months ago

〈林肯〉電影心得

          

40285206I  吳明淨

 

     就電影觀賞的角度而言,我很喜歡導演對場景的色調、順序的安排,場景的色調常常是非常暗的,也許也象徵了那個不和平的黑暗年代。然而,我並不覺得演員的安排,甚至演員的演技如外界大受好評一般,而正因為這個歷史事件的複雜度極高,牽涉到很多人事物,也許導演想儘量鉅細靡遺的呈現這個事件,但演員角色的人數、重點稍嫌龐雜。

     看完這部片以後,我對其中「民主」這件事非常印象深刻也有所見解,電影中反覆的出現國會議員們在議堂上吵個沒完,然而再深究他們吵的議題——另一個膚色的「人」是否可以跟我們一樣平等?這樣的反差實在是諷刺無比,民主好像可以是一種暴力,那一種權力暴力。議員可以因為一己之見(甚至根本與民意無關)便在國會中大放厥詞,捍衛自己訂出來的無羈規則和自身利益。我認為劇中呈現的國會傲慢自大,是對真民主正義的諷刺。電影中林肯欲通過廢黑奴法案的一個核心思想是「停戰」,為了士兵、人民而停,作為一國的領導人,避免人民受苦受難天經地義。但我的疑慮是林肯或其他支持的國會議員是否真的明白並能接受本項法案的真正價值「人生而平等」。也許是電影的呈現方式關係,但我總覺得他們並沒有真正擁抱這一項價值。

 


 

「林肯」觀後感

應華104 許博雅

提到林肯,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高高瘦瘦的黑髮男子,提出了黑奴解放,並為此美國發生了南北戰爭,也因此,當老師說要播放林肯讓我們看時,我心想該不會又是另外一部沈悶的電影吧!但當我看完後並不然,我看到不同於以往南北戰爭的畫面,在這部電影中,他所著重的是林肯為了讓法案通過而進行了許多言詞辯論,片中,可以看到眾議員訴說自己的想法及當時社會的矛盾。

那時美國的背景我們都知道南北方因為黑奴的問題持相反意見而爭吵不休,最後雙方開打,林肯身為當時的總統,當然必須有所解決,他不畏懼周遭的壓力、言論,堅持自己的信念,雖然過程中無比的艱辛。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林肯並非所謂剛正不阿的人,他為了達到通過憲法第十三條,採取了相當多的手段,而這些手段也讓我對林肯這個人有了新的認知,也見識到了說話的藝術,為了爭取更多議員的支持, 善用了自身的資源,也看准了人性的弱點,而巧妙的利誘了反對黨的議員,而在進行辯論時,議員們的唇槍舌彈更是讓我佩服,儘管雙方的意見不同,卻讓我看到了議會上該有的秩序,也見識到了嘴巴其實就是最厲害的武器。

雖然片中言詞辯論的情節較多,但還是有一些戰爭的場面,而這些場面配合著言詞辯論的內容,更讓我佩服林肯的膽識,並不是因為他驍勇善戰,而是他有那份決心及抗壓性,而這份力量讓他得到了最後的勝利,這令人感動的情節並無法持續太久,林肯最後被刺殺的畫面使我相當難過也更加的欣賞他。


各位同學:請各位特別注意,本課程最主要是平時參與,現在還沒有在IRS上回答問題的請快作答,否則到下週未回簽者,視為沒有參與這堂課。也希望有進一步心得者,可以查資料後,在此發表意見。楊老師


《林肯》觀後感  應華105李孟儒

其實一開始對這部電影不是有興趣,認為只是單純的偉人傳記的電影,但是說認真的,當你靜下心來認真地把這部電影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原來林肯會受到後世崇拜跟肯定不是沒有理由的。這是一部長達3小時的片子,裡面沒有什麼華麗的特效或者是誇張地場景,只是平鋪直敘的把林肯生命後的4個月演出來,不過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深入人心。

林肯身為一個白人總統,卻積極地為了黑人的人權做出努力,他運用自己的政治手腕以及所有能動用的關係,希望的就是能夠通過憲法第13條的條文,一路上,他就被夾在兩邊勢力當中,如果不是擁有高部的智慧,我想她大概就會崩潰吧。

在這部電影裡,我不只是看到了他的政治手腕、智慧,我更看到了他對於要讓國家更加和平更加平等所付出的心力,他為了大家,付出了他的全心全力,電影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幕是他一個一個接見礦工,這讓我十分動容,在古今中外,有幾個統治者能做這一點?雖然在他成功之後,他被人暗殺,但是我想他對於他生也不會感到遺憾了吧。後世的人不論是否是美國人,都對他感到佩服與尊敬。

 

 

 

 

 

林肯 - 電影心得

應華104 40085039I 郭鋐濬

一個白人總統,究竟是那一點能夠驅使他為一個完全與他無關的種族付出這麼多?還可以為了奴隸制度的問題四處奔走尋求支援,為的就是要將不平等的奴隸制度從社會上根除?說他是美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偉大的總統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會看到自身的利益而忽略了因自己利益而受傷的相關他人,而這個總統卻做出聖人般的作為來,儘管他不是聖人,但他的情操也所謂有得效法了。

林肯當總統的年代,有本相當有名的著作,叫做湯姆叔叔的小屋,更舊的版本譯為黑奴籲天錄 ,美國作家哈里特·比徹·斯托(斯托夫人)於1852年發表的一部反奴隸制小說。這部小說中關於非裔美國人美國奴隸制度的觀點曾產生過意義深遠的影響,並在某種程度上激化了導致美國內戰地區局部衝突。

     故事從一個奴隸主與一個奴隸販子的討價還價中開始。

     美國肯塔基州的奴隸主謝爾比在股票市場上投機失敗,為了還債,決定把兩個奴隸賣掉。一個是湯姆,他是在謝爾比的種植場出生的,童年時就當伺候主人的小家權,頗得主人歡心,成年後當上了家奴總管,忠心耿耿,全身心維護主人利益。另一個要賣掉的奴隸是黑白混血種女奴伊麗莎的兒子哈利,伊麗莎不是一個俯首貼耳死心塌地聽主人擺布的奴隸,當她偶然聽到主人要賣掉湯姆和自己的兒子哈利後,就連夜帶著兒子在奴隸販子的追捕下跳下浮冰密佈的俄亥俄河,逃到自由州,再往加拿大逃奔。她丈夫喬治·哈裡斯是附近種植場地奴隸,也伺機逃跑,與妻子匯合,帶著孩子,歷經艱險,終於在廢奴派組織的幫助下,成功地抵達加拿大。

     湯姆卻是另一種遭遇。他知道並支持伊麗莎逃走,但是他自己沒有逃跑。由於他從小就被奴隸主灌輸敬畏上帝、逆來順受、忠順于主人這類的基督教說教,對主人要賣他抵債,也沒有怨言,甘願聽從主人擺布。他被轉賣到新奧爾良,成了奴隸販子海利的奴隸。在一次溺水事故中,湯姆救了一個奴隸主的小女兒伊娃的命,孩子的父親聖·克萊從海利手中將湯姆買過來。當了家僕,為主人家趕馬車。湯姆和小女孩建立了感情。不久小女孩突然病死,聖·克萊根據小女兒生前願望,決定將湯姆和其他黑奴解放。可是當還沒有來得及辦妥解放的法律手續時,聖·克萊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殺死。聖·克萊的妻子沒有解放湯姆和其他黑奴,而是將他們送到黑奴拍賣市場。從此,湯姆落到了一個極端凶殘的“紅河”種植場奴隸主萊格利手中。萊格利把黑奴當作“會說話的牲口”,任意鞭打,橫加私刑。湯姆忍受著這非人的折磨,仍然沒有想到要為自己找一條生路,而是默默地奉行著做一個正直人的原則。這個種植場的兩個女奴為了求生,決定逃跑,她們躲藏起來。萊格利懷疑湯姆幫助她們逃走,把湯姆捆綁起來,鞭打得皮開肉綻,死去活來。但是湯姆最後表現出了他對奴隸主的反抗,什麼都沒有說。在湯姆奄奄一息的時候,他過去的主人、第一次賣掉他的奴隸主謝爾比的兒子喬治·謝爾比趕來贖買湯姆,因為湯姆是小謝爾比兒時的僕人和玩伴,但是湯姆已經無法領受他過去的小主人的遲來的援手,遍體鱗傷地離開了人世。喬治·謝爾比狠狠地一拳把萊格利打翻在地。就地埋葬了湯姆。回到家鄉肯塔基後,小謝爾比就以湯姆大叔的名義解放了他名下的所有黑奴,並對他們說:“你們每次看見湯姆大叔的小屋,就應該聯想起你們的自由。” 

 


 

 

《林肯》電影心得-應華105 楊靖  40185005I

 

        今天在電影開始播放之前,老師特別提醒說今天要看的影片是給我們的一個挑戰,請我們要好好加油。這樣的引導讓我以為電影裡面是有什麼非常衝擊性的畫面,後來才發現原來這是一部長達近三個小時的影片。儘管如此,我覺得這是我在這學期欣賞的電影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原因之一是因為它是以現代電影的手法來拍攝,再加上這部電影並不是冗長地以流水帳講述林肯的一生,而是著重於他人生中最精華的最後四個月,描寫他如何運用智慧和高明的政治手腕,來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也就是通過美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廢除黑奴制度。然而在努力爭取贊同票的同時,林肯還要面對家中與妻子和兒子之間的紛爭。林肯的大兒子渴望能加入戰爭為國效力,然而因為家中曾經歷過喪子之痛,使得林肯夫人不願再讓孩子冒這樣的風險,因而常常對林肯施加壓力,甚至還變得有些歇斯底里。面臨這樣的蠟燭兩頭燒,林肯卻依然能夠維持一貫的好脾氣,甚至偶爾還可以講出一些冷笑話來舒緩身邊緊張的氣氛。雖然我對於林肯的認識不多,但我覺得電影中的男演員真的將林肯這個角色詮釋得非常具有魅力,加上國外的影評界對這部電影亦讚譽有加,我想這位演員肯定也揣摩出了大部分美國人心目中的林肯形象。

        另外,我覺得我之所以會這麼欣賞這部電影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很能體會林肯奮力爭取贊同票的心路歷程。因為在上學期系上的會員大會,為了要修改系上的組織章程,必須經過一定門檻的會員同意票,因此當時我們的幹部群也是極力向系上各年級的學生瘋狂拉票。尤其有時看著票數離標準還有些差距,我們還要想究竟還遺漏了哪些人沒來投票,甚至在開會前一晚一一打電話給不認識的學長姐們,必要時還在電話上解釋我們想要修改的內容,為的就是希望每一個會員都能「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雖然那個拉票的過程非常辛苦,偶爾也會有被回絕的挫折感,但我覺得那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不僅訓練自己的膽量,同時也訓練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也是我對於這部電影的內容能夠感同身受的原因,因為我也曾經歷過與主角相似的經驗。當時通過廢除黑奴制度法案是很多人都不看好的事情,加上戰爭持續進行著,每天都有無數的生命在戰火中受到摧殘。人心惶惶,情況對於林肯更是不利。然而憑著一股「我就是要做到」的衝勁,他依然堅持到處遊說國會議員爭取贊同票數。我想林肯在最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的內心就只有這樣一個單純又堅定的意志,支持著他拋開一切的恐懼和猜疑,往這個目標前進。這段歷程讓我忍不住聯想到電影「金法尤物」的女主角,當她立志要考進哈佛法學院成為一名頂尖律師,許多人因著她芭比娃娃般的外表而取笑她。然而她並沒有因為外在的眼光而屈服,反而更堅定心中的信念,因此在最後以實習生的身份成功打贏一場漂亮的官司。儘管這兩部電影的主角無論在外表或性質上都有很大的差異,但我觀察到他們都具有兩個共同點:一個是不受外在動搖的意志,另一個是在逆流中依舊能保有的幽默感。這兩部電影的主角都帶給我很大的啟發,我覺得在追逐夢想的同時,除了要有不怕挫折的決心,更重要的是能用輕鬆的心態看待過程中的種種意外,不要把每件挫折都看得這麼令人絕望。否則即使最終達到了目的地,但心中的熱情和活力卻都已被消耗殆盡,那麼內心也不會真正地感到快樂,反而會留下強烈的空虛感。

        這雖然是一部很長的電影,但我覺得內容會讓人越看越專注。雖然好像很多人覺得這部電影太過沉悶冗長,但我想或許是因為我有和主角相似的親身經驗,所以在看的過程中特別有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尤其是最後眾議員投票表決的那一段,雖然根據歷史我們知道一定會通過,但還是讓人覺得很緊張,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當年開票的心情。看完後我才知道原來這部電影的導演就是鼎鼎大名的史蒂芬史匹柏,回想起來覺得有點羞愧,因為這是我看的第一部他的作品,希望以後能有機會欣賞他過去的其他大作。

 


應華系104林敬智40085003I

         這是一部特別的片子,是在探討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林肯欲通過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過程。片中呈現當時國會辯論的情形,也採用多視角的方式,所以若沒有相關先備知識,可能會看得比較辛苦。

       其實,在看完之後,我對於林肯又有了另一番的認識。因為是美國統一南北的重要人物,所以多多少少都會有被神化的現象,但是這部片子給我們的感覺,有稍微拉回史實部分。首先是南北開打的問題,在片中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沒有任何敘述或說明,只是在開頭指出林肯對於黑人人權的關心,但是南北戰爭的原因,真的只是因為人權嗎?事實上不是!其牽涉的原因複雜,包括自由貿易、關稅、產業結構、集權與分權等多面向,人權只是其中一個面向,而影片卻把它放大討論。再來我看到的是林肯冷血的一面,影片中關於這部分的是從反向觀點呈現。其實在當時南方是有派人簽和平協議,也有許多人希望停止戰爭,但是林肯卻將他們帶到另一個地方(River Queen),然後欺騙國會議員說南方並沒有派人到首都(因為被帶到另一個地方),用意是為了通過修正案。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影片沒有說,但是卻顯現一幕:南方希望停止戰爭欲談判,但是北方說你們是以什麼身分?如果是以國對國就不願意談判。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其實林肯不願意簽和平協議有一部分是因為想統一南北。但是他卻罔顧了多少性命,有多少可能可以避免的傷亡就這樣消逝了,令人錯愕的是影片中林肯還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參戰,所以影片有一幕是這樣的:在一片戰爭殘廢中,林肯騎著馬走了過去,似乎也象徵著:林肯的這個位子、這個決定是背負著鮮血和屍體。

       這是令人痛心的,在達成黑人民權歡欣的那一刻,我想,也許民權只是一個障眼法,一個被神聖化的理由。如果在那樣艱困的環境底下都能透過威逼利誘、貪腐賄選通過法案,又為什麼要犧牲諸多生命非得在當下推動不可?記得曾經有人說過的:歷史是殘酷的!是勝利者的語言!是啊……是勝利者的語言……


林肯 電影心得

應華105林郁綺/40185010I

從以前就一直很想觀看這部電影,上次老師預告這次要放這部電影時就非常期待,看完之後也不負期望,是一部相當具有歷史意義及內容的一部片子。

有別於傳統較為枯燥的歷史人物電影,史蒂芬史匹伯把這部片子拍的有劇情許多。並非從他漫長的一生下手,而是把劇情側重在他致力於廢除黑奴制度的幾個月。那時的美國對於黑奴的歧見非常嚴重,要在那樣的情形下推動這樣的法案可說是困難重重,要讓政院的官員同意廢除更是一大考驗。除此之外,林肯還有家庭方面的壓力,面對一直希望能為國家盡一份心力的兒子以及不願再見到兒子喪生戰場裡的妻子,夾在中間的他所面臨的兩難是可想而知。然而面對這些種種,林肯仍用他一貫的好脾氣以及高手腕的辦事能力一一克服,最後終在他的努力下完成了法案。廢除黑奴法案無疑是歷史的一大推進,而有心做出這樣事情的人更是了不起。或許是時代演進到現在已經改變了許多觀念,人類生而平等的想法已深植我心,因此看到黑人只因膚色的不同而被歧視對待,內心真的是既哀傷又忿忿不平。無法想做要是自己生在那個年代,也會那樣看不起黑人,甚至覺得他們的身分就該為奴隸嗎?排除眾議之後讓自己的聲音變大以至於可以影響別人,我想這便是林肯,這個被冠上偉人的人所令人推崇的地方吧!講到政治人物,一般人總會想起那種狡辯的嘴臉,然而林肯真的在這個領域突出了出來,廣闊的胸襟、高能力的政治手腕以及無比的毅力與堅持,林肯將被世人永遠的記得。

 


 

 

林肯 電影觀後心得

賴怡臻 應華三 40085025I

 

     在這部片我們看到,為了捍衛他人的人權這一場抗戰的漫長,與奮鬥過程的困境與艱難,

為了要通過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是一場為另一族群做的抗戰,我們看到了林肯這一偉人運用

他的政治手腕與智慧,改變了歷史,為了掌握能改變未來的每個人手上的那一票,他付出了

幾乎一切,為族群的平等付出,而創造了更美好的未來。

 

 


林肯 觀後感  /應華105  陳玟萍 40185034I

 

林肯這部片子,老師說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一項挑戰,因為片長十分的冗長。但我覺得這部片的拍攝技巧很不錯,就重點式拍攝而不是乏味地陳述他的一生。
這部電影裡面有幾幕讓我印象十分深刻,一幕是林肯的兒子想要投入戰爭,為國效力,但母親因為經歷過一次失去兒子的痛苦不願意再重蹈覆轍所以極力拒絕。
林肯面臨這樣的困境,那種心力交瘁的苦悶令人憐憫。
另外,黑人在當時飽受歧視的困境也令人同情,身於倡導多元平等現代的我們,其實很難同理當時種族歧視盛行的時代,但透過這部電影,
我們多少能夠感受到在當時,黑人是面臨多麼巨大的痛苦,就僅僅只是因為自己的膚色不同。
 

相信大家在過去都對於林肯有所了解,歷史課提及的南北戰爭,最近我也正在幫我的家教學生複習這部分,所以很有深刻的感受。
但之前在翻閱文獻的時候,看到學者有一個說法十分弔詭但也很有趣,很值得大家探討。
那就是其實林肯當初其實並沒有太反對蓄奴。其實他的主要目的只是希望當時南方另組的美洲邦聯可以瓦解,
希望聯邦政府可以恢復統一,而解放黑奴其實是他的次要目的,為了只是吸引更多的人來加入北方陣營。
我覺得這樣的論調其實也很有可能,因為林肯的態度是極力倡導平等自由,基於自由的觀念下,
誰想要擁有奴隸、誰不想要,這些選擇的自由都是應該要給予支持和尊重的。

 

 


 

 

499850640_蔡碧瑜_應華103

 

<林肯>這部電影在剛上映的時候, 我在飛機上看過.

真的是滿硬的一部電影, 當中林肯親民地坐在煤礦場一一接見礦工, 回答他們的問題, 讓我印象深刻. 

在國會中的辯論, 堅強的信念所發表的言論, 都是歷史上很有價值的.

我覺得我該再次看這部電影, 也許還要不斷地找資料, 才能看懂.

 

40100216E  賴宣羽  教育105 林肯電影心得

 

        本片屬傳記類型,有深度的劇情片,著重歷史事件之重現,敘事步調沉穩,角色頗多,內容略顯艱澀,觀影時須有相當專注才能跟上敘事進度。站在今天的角度,大家當然會覺得奴役別人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這個制度的廢除也不過是一兩百年的歷史,它存在的時間卻久遠的多了。就連希臘時代的智者如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也都把奴隸的存在視之為理所當然,“人人生而平等”這個觀念是多麼晚才誕生啊!不過,羅馬人的制度又稍微不同,他們的法律禁止公民之間的彼此奴役,但允許解放,並可以在下一代後授予公民權,比起新大陸上的這種族針對性,可能“文明”多了,或許喜歡自比為“新羅馬”的美國也真該早點廢除。扯遠了。其實鎮長最大的感想在於,廢除奴隸制度的這個事件上,背後必然有許多不同的原因跟利益上的糾葛,即便是林肯而言,他的信念是否是預見今日的歐巴馬,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有勇氣跟能力將之貫徹到底,然後把結果交付歷史審判。我並不鼓勵獨裁者妄為行事,林肯也不是希特勒。他的作為有他的思考脈絡跟審慎評估後,才大膽的去實行。而反觀近日來台灣島上的風雨,我們的問題不在於核四蓋或不蓋,而是沒有一個舵手能夠領導我們走出這種惡鬥跟內耗上。電影中,林肯問他的發報員:「你覺得自己適合生在這個時代嗎?」鎮長還蠻想拿這個問題去問問今上的。

 

 

 

 

林肯電影心得

應華105 羅安璇 40185038I

  雖然這部片的步調有點慢也非常的沉悶,但整體而言,還滿喜歡這部片的細節處理還有感情刻畫。以往讀過的偉人書,或是林肯傳,都只有淺談或是歌頌他對於解放黑奴的豐功偉業。極少看過歷史書籍(更遑論課本)或電影以這麼不同的角度切入修憲案這件事。不同於傳統歷史著墨於南北戰爭的家破人亡與殘酷,本片完全展現了林肯高明的政治手腕,也淋漓盡致的展現了一個在上位者,在面臨關鍵時刻所必須承受的壓力。令我最深刻的不是林肯和家人間的紛爭,而是他不只面臨了民主黨的反對還要安撫自己黨內激進派的過程。這些過程在在展現了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但大家卻又都視他為敵人或鄉愿的狀態下,必須如何心無旁騖的不擇手段的推動修憲案通過。

  但說到不擇手段,又讓人不得不承認政治界的黑暗。今天要是在上位者不是和林肯一樣有遠見又足智多謀的話,林肯逼不得已才使用的那些手段,那些沒有良心的上位者,是不是就直接唯恐天下不亂的將權力握在手中,盡情胡亂使用呢?

在我們的認知裡,賄賂是絕對不行的。所以在我們剛開始看到的時候,也會感到震驚,震驚於林肯這樣偉大的人也會使用這樣下三濫的手段。但又不得不說一些關鍵時刻,真的必須用非常手段才能使貪婪愚昧的人心,方向一致的前往應該前往的方向。



林肯電影觀後感 應華106 陳嘉煒

這是一部久違的電影,以前就得知林肯是美國一個偉大的總統。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策帶給美國黑人一個解放的希望。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蠻感動。電影中傳達了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這是對執政掌權者的期待,不應囿於對社會現狀一時片刻的憧憬,更不能依戀政客口沫橫飛的激情。而是,真正體會國家議題背後的普世價值 ,考慮得是國家更長遠的未來和道路。林肯背後存在著一班對他虎視眈眈的惡勢力試圖向推翻以及弄垮他的計劃。他以國為重與妻交手,片中最令人感動者,莫過於林肯展現捨我其誰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心志。他與各懷鬼胎的黨派周旋,秉持悲天憫人的精神,突破重重難關。憲法修正案終於通過,寫下歷史新頁,卻也是考驗的開始。林肯和支持他的勢力,面對的不是立即祥和的社會,相反地,如何化解紛爭,凝聚團結,奠定國富民強的根本,正是林肯肩頭上的新挑戰。可惜此時他遇刺身亡,未能親見他所一生期盼的「民有、民治、民享」國度完全實現。然而,林肯留給世人的寶貴資產-對於全人類自由平等的不斷追求-卻是永遠不朽的世界英雄。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