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and Slack.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3-0512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s7877948@... 8 years, 9 months ago

課堂心得  應華104韋愛琳 

《天地》這部電影其實給我滿大的衝擊和震撼的,它以越戰為背景,而以一名平凡女子的一生貫穿全劇,比起《第一滴血》這種以藍波的英雄主義為中心的電影真實而深刻、憂傷得多。這部片真的拍得很動人,它道盡了當代人民內心的許多無奈與傷痛,女主角一生中經歷了許多苦楚,包括與摯愛的家人分離,被共軍欺辱,受敵軍拷問,與幫傭家的男主人有染而珠胎暗結,孤兒寡母還得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甚至還得被迫出賣靈肉以度日。後來她遇到真心相愛的男人─一名美軍越戰士兵,原本我以為主角終於可以獲得幸福了,沒想到這又是另一段考驗的開始,導演(編劇)用另一個角度詮釋戰爭的殘酷,女主角的丈夫竟然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且這也是戰爭惹的禍!實在令人不勝唏噓,不由得要被這麼殘忍的劇情給逼出一抹同情淚,而且,或許這並不完全是電影,在越戰當時或許真有這麼多小老百姓過著這麼血淚交織的一生。砲聲隆隆下,掩不住無辜婦孺和至親生死別離的悲痛,以及無數士兵拋出的頭顱、灑下的熱血,多少珍貴的生命就這樣被連年烽火摧毀,成為枯骨,從這殘酷的人間煉獄解脫。

 


(閱讀書目心得)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40185024I   吳品萱

 

l   文章重點摘要

ü   理論面:

      1. 人權,即是作為人所應有的基本權利,是每個人在不妨礙別人的前提下,要求別人遵守或不得侵犯的一些原則。更進一步來說,包括憲法所規定的公民權利,也就是平等權與自由權。
      2. 「理想主義」(idealism)可說是最根本的理論基礎,強調通過道義和精神教育來喚醒人類的良知,主張有國際社會中國際道德的存在是必須的,國際規範與國際法是具有約束力的。國際組織或是非政府組織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它們可以發揮協商、協調國家間關係的功能,並穩定國際社會秩序。
      3. 公民社會是各種集體行為與團體活動的場域,在全球化的潮流之下,公民社會的概念自然是與全球化脫離不了關係,並且在建立公民社會的同時,各種社會團體可逐漸累積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加速社會進步發展。
      4. 社會資本乃是「社會組織內能夠促成合作,進而增進社會進步效率的重要因素,如信任(trust)、規範(norm)及社會聯繫網絡(networks)。
      5. 所謂「干預」是指涉入另一個主權國家的內部事務以尋求改變他國政府的態度或行為;在範圍上干預所使用的強制方法包含了外交、經濟、軍事或其他用新科技發展而成的工具。

 

ü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演進(已總統為基底)

      1. 卡特政府:為美國人權外交的濫觴,除公開言論譴責與軍事上施壓,也透過聯合國相關機構出面引起國際注意和重視,另外也運用美國的外交關係,私下和他國進行協調與談判使各國警惕而自行主動改善人權議題。
      2. 雷根:雷根本身親台反共,名言為「朝向自由民主邁進,會姜馬列主義埋葬在歷史的塵埃之中。」雷根時代的開始是美國的低潮,尼克森水門事件是美國民主蒙羞,越戰失敗尚未走出陰霾,在加上雙重赤字與日本經濟崛起的壓力。但雷根決定讓預算多次創記錄,卻也重振美國雄風。雷根雖親台,但仍不敵國內基於現實考量親中的壓力,簽定八一七公報(減少對台軍售)卻也簽署給台灣的六項保證和一份口述秘密備忘錄,至今仍是美國對台軍售最高指導原則。
      3. 老布希:適逢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雖國內要求與中斷交聲音不斷,但前總統仍回應「唯有保持關係,才能發揮影響力。」且支持繼續延長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4. 柯林頓:強烈批判老布希外交政策,從未放棄以嚴厲手段促使中國改善人權環境。柯林頓你出一套人權條件要求中國在一年內改善,並以最惠國待遇是否延長要脅,是美國首次以最惠國待遇問題為政治條件。但中國最後仍未有實質進展,柯林頓仍宣布延長最惠國待遇,從此以後,美國奠定了中國人權議題和經濟政策脫鉤的局面。
      5. 小布希:任內遇到911事件,爾後至小布希連任前,美國常用單邊主義處理國際政治問題(如伊拉克戰爭)2004後,會尋求多邊途徑(如由國際原子能總署處理伊朗核武問題、為北韓問題召開六方會談)。小布希強調重視人權、民主價值,表是兩岸問題應和平解決,最好兩方都不改面現況,中國不武力犯台,台灣不片面宣布獨立。

 

ü   1999年美國國務院人權報告之中國爭議部分:對於民主異議人士的處置、宗教自由、媒體自由及資訊革命、少數民族問題。

 

l   心得感想:

此篇論文把一些基本理論基礎寫的很詳細,用美國總統為分界做說明也是很好的分類方法。

 

這篇論文的全名為「美國的人權外交政策對台灣與對中國之比較」,當然和中國相比,台灣真是人權模範生,但仔細想想,國際社會對台灣並沒有明顯的比中國友善。尤其談到實質權力方面,這不禁令我有些悲觀,現實考量對國家利益來說總是比較重要的,連雷根總統都簽署八一七公報就是最好的例子,再崇高再堅定的中心思想,也比不上整個國家利益的考量,美國對台灣,大不了有時候為了穩固在亞太勢力給顆糖,表現好的時候摸摸頭而已。不過,我們也不能仍要保護我們引以為傲的人權、自由、民主,至少在民間、在軟實力方面,這是許多國家人民對台灣印象良好的原因,對觀光、經濟等方面還是有正面影響,只是想用人權議題贏過中國在美國心中或國際政治的地位,那就免了。

 

中國的人權議題早不是新聞,就跟台灣過去一樣,一個國家追求經濟成長富起來之後,生活水準、外在條件改善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價值層面的提升,也就是所謂的政治自由,這是當今中國當局面臨的極大挑戰。從去年年底的十二五計畫可以看出來中國正在做各層面的調整,中國共產黨也在做「黨內民主」的逐步改制,但究竟是做給外面看還是要改革我們就不得而知了。當然和以前一樣中共政權還是屬於專制的,但外界普遍都認為習近平面臨的挑戰更甚以往的領導人,中國共產黨小心翼翼防止使民間壓力鍋炸開,而中國各地的反抗示威似乎也越來越多,甚至出現民意獲勝的消息,這在以往開發至上的中國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在這個時代,與其說是中國人民害怕共產黨,不如說是共產黨害怕人民。

 


 

《天地》電影心得

應華105 李孟儒  40185025I

這部電影像要表達的層面其實蠻廣的,不過其中讓我印象最蠻深刻的是越南赤化的情形。共產黨利用人民純樸內心去達到他們想要達成的目的。共產黨能夠成功的去得到農民的心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點。第一點,他們能夠下鄉,跟農民處在同一個環境下,讓農民認為說他們不像政府人員一樣高高在上,塑造出一個你我不分,你我都是兄弟的假象。第二點,他們能夠針對人民內心所渴望的美好生活做出洗腦的行為,因為當時人民的生活窮困簡陋,社會動盪不安,共產黨的人就藉此發表大量的演說,將他們的思想灌輸給內心脆弱簡單的農民,解此獲得大量農民的支持。這不只是發生在越南,世界許多地方的共產黨都是一樣的,像是中國,早期共產黨能夠獲得人民支持除國民黨自己內部崩壞以外,共產黨下鄉親近農民靠近底層人民生活這點也是息息相關的。

 

 

電影心得 

教育106 施欣如  40200113E

我覺得這部電影給我衝擊蠻大的,看似平淡但卻是一個人的一生,因為戰爭留下了很多很多的傷,不只是身體的,還有心理的。包括年輕時被性侵,然後被趕出村子...等等。之後懷孕也只能自己擔起扶養的責任,為了錢最後出賣自己的身體,我看到好多因為生活所迫的苦境。好不容易好像找到真愛到了美國,最後還是以悲劇收場。最後主角回到家鄉,但人事物已非,覺得不勝唏噓。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母親卻無法溝通。

不過我覺得片中比較奇怪的點是,明明全劇都是英文,主角和自己父母講英文時非常流利,但在遇到美國人時的英文卻又變得非常破。

 

 

 

 

 

 

 

 

 

 

  電影心得 

應華106 麥淑賢 40285227I

 

        天地這部電影詳細的表達了戰爭對平民百姓有多大的傷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戰爭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電影女主角黎里在打工的時候跟自己的男主人在一起了,片中的人都說是黎里勾引主人的,但是我則覺得她會這麼做是為了想找一個避風港,一個依靠,男主人是她到城裡後遇見到最能給她安全感的男人,所此她把自己交給了她。

       

        我認為黎里非常的堅強和偉大,在有了孩子後,男主人把她送走後,她沒有絕望,依然努力的活著,為了生活,為了要養活孩子,一開始靠著賣菸賺取金錢,不從事色情行業,但後來她為了生活,最終還是妥協了。我並不會因此覺得她低下或歧視她,因為我認為她所做的事情,都是生活所迫的。  

       

       後來,她又遇到了史提夫,這次她並沒有輕易相信,應該是說她不感再去相信男人,後來史提夫的誠意又打動了她,她跟史提夫到了美國後,她受到了歧視,又發現了史提夫並不像她所想象中的人,史提夫死後,又只淨下她一個人。在亂世中,她依然堅強和努力的養大了三個孩子,還有發展自己的事業。這次的戰爭讓黎里從一個天真的小女孩,本來是家中的小公主,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女性,在電影的最後戰爭就算結束了,但是戰爭的可怕依然還留在人們的心中。

 

天地越戰電影心得

應華105林郁綺/40185010I

直到這部片子結束,心情都還處在一個不能平復的狀態上,越戰,這個熟悉又那麼陌生的名詞,藉由一個女孩的一生,如此真實地在我們面前呈現。

如果是站在越南的立場來看的話,會以為他們最大的敵方是美國。然而透過這部片子的視角,對於越南軍的各種制裁行為我更覺得不人道,使用高壓政策壓迫當地人,捕風捉影地覺得每個人都是敵方的臥底,對本地人民予以各種殘忍的刑責。看到里黎被用各種不人道的處罰逼供時,內心真的很難過,面對戰爭,他們已經無所倚靠,而唯一能信賴的國軍卻仍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他們,他們又該如何是好呢?而且因為要把里黎贖回來的關係,母親私下用他的嫁妝跟官員交易,沒想到卻被鄉里的人誤會是臥底的一群,試想自己如果身在那樣的處境又該如何面對呢?每個人的生活處境都很困難,卻很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互相體諒,這莫過於是里黎一家人內心最難過的地方。

里黎一生那麼坎坷,可是他仍舊是個很善良、真性情的一個人。雖然戰爭逼迫她一夜長大、雖然她認為的真愛對她的感情不如想像、雖然她曾經在自己的國家有這麼心酸的過往,然而她仍舊保持著善良、樂觀的心。而且她其實是個很懂得保護自己的女孩,即便是在最窮困的時候她還是堅持不像其他女孩一樣以賣淫為生,她靠其它的方式養活自己,雖然收入微薄,但至少不會對不起自己,遇到的危險也不那麼多。而後來她因為嫁給了美國人而去到美國,新的生活改變了她的樣貌,她發掘了自己的其它能力並努力證明自己,結果卻不小心變成一個有些跋扈且歇斯底里的人。雖然那次的婚姻以悲劇收場,但她也因此在信仰中找到原本的自己,帶著孩子們回到了原本的家鄉,那個令她難過又讓她懷念的地方。里黎的內心轉折令人不捨又感動,她的堅毅與善良,在這樣殘忍的一場戰爭中格外凸顯出來。而也因為這部片子,對於越戰我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戰爭本是殘酷的,在看完這部片子之後我只希望世界能和平,讓那樣的傷痛不再發生。

 

 

 

 

 

天地越戰影片觀後心得 

周欣宇 

40285232I

106應用華語文學系乙班 

   

   天地這部影片可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電影。它詳細的越戰對越南本身與人民造成了甚麼程度的傷害。此外,由於這部影片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與情緒。

 

   其實我對這部影片感到最為憤怒的一環,不是美軍的所作所為,而是由越南本土人民所組成的越共軍團。他們口口聲聲地吼道要解放越南人民,為越南帶來自由於民主。可是白天美軍來到小村進行管制時,他們卻只是會在叢林裡躲躲藏藏,不但沒有保護被美軍壓迫的農村平民;相反的還在晚上美軍回到軍營時,他們就開始拿著荷槍實彈地逼迫人民服從他們命令。

 

   同時,這部影片讓我更進一步的認同,戰爭中受傷害最大的還是平民百姓。他們不但生活被完全打亂,還要在對抗的兩方槍雨彈林中求生。他們沒有任何該有權力,他們只能迎合著兩方的要求,像傀儡一樣的做著講著和活著。這樣高壓的生活下,使得原本和睦的鄰里開始相互監察舉報人人自危。戰爭不但奪取人們的生命,同時也將人們之間的聯繫破壞殆盡。其實他們只為了能與珍愛的家人們繼續活下去。

 

   至於此電影的女主角--黎里就是戰爭的典型受害者。戰爭讓她從懵懂天真的少女蛻變成成熟的女人,並且讓她明白現實的無情與殘酷。雖然黎里身世並不高貴,可是她並不輕易的從事色情行業。她靠著買賣香菸等物品賺取微薄的生活費扶養著自己的孩子。可是單親媽媽獨自扶養孩子在現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飽受歧視的同時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對以個年輕女孩的心理的確造成很大的改變。

 

   此外,電影中更可貴的就是主角一家人秉持的信念。黎里將所受的困難當做前世犯下的罪業;父親秉持著祖先留下的教誨直到生命終結。這些信念在他們最難過,最無助時支撐著他們殘破的心靈與快要倒下的身體走過種種不堪的過去。這種信念不單單是宗教信仰,其中更包含了許多人們許多的希望與期望。

 

   其實戰爭造成的傷害並不單單只是被侵占的一方,對於侵占越南的美軍來說也是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像史提夫這樣的回國後無法的到生活的美國士兵多不勝數,患上戰爭創傷症候群的他們無法得到社會大眾的關懷譽與諒解。在生活的壓力下,像黎里與史提夫這樣因為戰爭而結合,也因戰爭也分開,是遭受砲火洗禮過的心難以突破的萬丈高牆。

 

   戰爭的可怕在於就算它以結束,可是其傷痛卻依然深深烙印在每一個參與過的人的心上。

 


 

 

<天地>觀後感   
應華105 陳玟萍 40185034I

這部越戰相關電影<天地>,劇情坎坷、情節設計縝密,老實說是從學期初到現在最吸引我的一部。

片頭一開始就出現一整片綠野平疇,可以看出越南是以農業立國、以農為本的國家,
鏡頭後來帶出主角黎里,從一開始母土受法軍侵略、到後來的美軍踐踏以及越共的侵擾,
黎里的命運一直在這些不該屬於越南的紛擾中打轉,越共男子強暴她讓她徹底失去對母國的希望,
我猜這次的傷痛,可能也是黎里後來會愛上美軍男子史帝夫的淺因吧,雖然在這之前,她也曾經對幫傭主人動情,
我覺得黎里會動情,可能是對父親的想念投射在年紀較大的主人身上吧。比較弔詭的事情是我以為越南的家庭權力結構也是偏向父系社會,男權至上的(因為看到片初,黎里的爸爸曾和黎里媽媽吵架,而打了黎里母親一巴掌),
但看到幫傭主人對於他的妻子卻是唯唯諾諾,不願替他的行為負責,給黎里一個安定的名分,這部分實在是令人對黎里感到同情,也對主人感到憤恨。

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黎里的丈夫史蒂芬的坦誠那段。對於黎里來說,史蒂芬是他的第一個丈夫,也是第一個讓她真正感到被愛的情人,是第一個接納她的小孩、她的過去的傾聽者,是可以跟她談心的好朋友,是把她帶往美洲新大陸,讓她開啟新生活的貴人。但這樣的史帝夫,卻其實是帶給她母國傷害的間接幫兇,這對黎里來說無非是一項巨大且無法接受的傷痛。我覺得這部影片,用黎里的多舛命運,間接透露出殖民者對於殖民地的種種惡行、顯示出新帝國主義對於弱勢國家的傷害,我覺得這些傷害,不管多少時光過去,都會在人民心中留下陰影,雖然走入歷史,但傷痕依然都在。

 

 

 

 


 

 

2014年師大翻譯研究所社區口譯系列演講() 活動流程

 

 

時間: 2014/5/15  09:30-11:30

地點: 博愛大樓505教室

司儀: 師大翻譯研究所李依冰小姐

主持人: 師大應華系楊聰榮教授

與談人: 四方報菲律賓文版  李岳軒編輯

       南洋台灣姐妹會  邱雅青執行秘書

       新住民家庭成長協會  柯宇玲秘書長、曾女香小姐

 

本次演講邀請第一線社區通譯工作者與聽眾面對面分享社區口譯工作現況、成果與挑戰以及未來規劃,歡迎各界關心社區通譯者共同參與。主要目的在於使與會者更認識當前臺灣社區通譯之現況,並集思廣益,共同討論未來社區通譯發展方向。

 

進行方式:

  1. 司儀介紹主持人、與談人
  2. 各與談單位發言20-30分鐘
  3. 問答與互動

 


關於越戰的電影與心得

應華105 徐晧恩 40107229E

之前高中時期,我的歷史老師為了要讓我們學生更加瞭解越戰而播放了一部叫 《We Were Soldiers;我們曾經是戰士》的一部改編電影,發生在1965年,美軍395名士兵首次利用美國的直昇機空中機動任務,空降至越南中央高地德浪河谷的越共軍陣營之中。起初由於輕敵以及缺乏情報的狀態下給予錯誤的情報,直到登陸後才發現他們被為數2000名、由北越中校阮友安指揮的越南人民軍陸軍精銳地面部隊包圍,而該部隊已在10多年前的奠邊府戰役中,同樣於中央高地擊敗了法軍。然而硬著頭皮全力以赴地打好這場戰,最後在這場戰役中,有234名美軍和上千名越共戰死在槍林彈雨中。看完這部片後,我思考著: 戰爭讓人變的殘酷?還是無奈?或者變得麻木不仁?或者是讓人更加珍惜生命?戰火燃燒的是家園?是人心?還是我們的價值觀?無論是什麼,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沒有人願意看見戰爭的來臨。但是當無情的戰爭開始,必須投入戰爭的人,是沒有選擇的。唯一剩下的信念只有悍衛家園。現實的無奈使大家都匱乏了,僅能拚命地握著自己所擁有的。

 


 

上課心得

應華103級 499850353蔡伊嵐

 

今天教授在課堂上提到太平洋島嶼的文化,我記得臺大有門開放式課程《太平洋島嶼世界》,是由人類學系的童元昭教授所開授,詳盡地介紹其文化的各個層面。

我曾在2009年到紐西蘭的奧克蘭女子中學進行交流,對於毛利文化有粗淺的認識。在文化分享時,我們互相提到自己國家的原住民文化,我國達悟族與毛利人都是從南島語系發展出來的,彼此有許多相似之處,參訪當地的博物館也讓我盡一步對太平洋島嶼的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有關於太平洋島嶼文化的藝術表現,我第一個聯想到的是高更在大溪地時期的創作。其中的這一幅作品-〈兩個大溪地女人 Two Tahitian Women,我在美國紐約的大都會美術館目睹了真跡,色彩運用飽和而鮮明,且帶給我一種原始樸實的感覺。

另外我找到一個以圖騰花紋做為布料的網路商店 Pacific Islands Art,陳列許多美麗的成品,也是大溪地藝術的展現。

 


上課心得

教育105 40100216E 賴宣羽

關於越戰,我想說的是,我個人很喜歡有關越南、泰國、緬甸等地的主題,因為這部分帶有異域色彩讓無論文字或電影中增顛了更多理性與神秘的魅力。有關越戰的電影很多如阿甘正傳、飛象計劃等。阿甘正傳以智商75的阿甘來觀看世界,透過單純的思想和善良的個性描繪出美國50年代至90年代的歷史。這部美國片裡世界的國際觀,還是隱約透露著的白人優勢,雖然描繪越戰主題,但越戰中越南士兵的面貌從不曾出現,更不會審視後來越戰之後的越南人民生活;還有,美國式的成功,最後阿甘不但成為桌球運動選手,竟然還意外的成為捕魚界的大亨,因此上了富比士雜誌。雖然感動但是隱隱約約卻覺得荒謬絕倫,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比較貼近那些失敗者。珍妮因為破碎的家庭,終其一生都在跑和逃亡,她藉由追夢想和感情處理她破碎的童年,卻在一次次選擇的過程中沉淪,甚至多次意圖自殺,而她直到最後也沒有真正選擇了穩定又善良的阿甘,只是懷了他的孩子,在最後病重之時,選擇了託付阿甘他最後一程;丹中尉一心想成為戰死沙場的烈士,像他家族所有英勇殉戰的士兵一樣,他卻意外的活了下來,但失去雙腿讓他失去幾乎生存的能力和意志,面對社會的眼光和壓力,他孤立無援,阿甘卻是激勵他重建人生的推手。正是因為有這些對比,阿甘就像是一道沒有陰影的光芒,只在最後,留下他思索回憶的神情,讓人玩味。

 

天與地電影心得

應華103  499850119 王于欣

這部電影令人深刻的一點是,以越南人為影片的旁白。由一個越南女子里莉為第一人稱,緩緩道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就這樣重新展現這歷史上曾經殘酷的一頁---越戰。

標題設為天與地,我覺得是別有一番含義。影片中大肆地描繪著越南人民在戰爭中,飽受著痛苦,饑餓,離散。對於美國這一方,就沒有這麼多深刻地碰觸。似乎編劇將『美國』,我們眼中所謂的強國,比喻為『天』;而『越南』,一個相對受侵略的國家,則是『地』。如此可見兩者的天壤之別。里莉初到夫家時,一切前所未有的美食就在眼前,用餐時丈夫親戚間的對話,聽來是多麼的諷刺。美國人在享用豐盛美食之時,越南難民們無法想著填飽肚子,而是想著如何活命。

不過,我認為這只是表面。美國人真的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創傷嗎?里莉的丈夫,在坦白靠著賣軍火賺錢,殺了多少無辜越南百姓的恐懼時,那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我並不認為每個美國士兵在作戰時,都能夠坦然接受自己的殺戮行為,但又能奈何?身後背負著上級的指示和對祖國的忠誠,逼迫著他們不斷向前。戰爭結束後,可能一輩子活在當時的夢魘中。

只要是戰爭,沒有其中一方是完全得利的,都是互相自我摧殘的。時代思想的進步,讓我們現在免於戰爭所帶來的痛苦,生於此時,是該值得慶幸的。

499850561 夏建雄 應華四 

馮氏黎莉(Phung Thi Le Ly)的親身經歷所拍攝,她來自越南中部一個生産稻米的村落奇異村(Ky La,電影翻譯成「岐蘿」,兩個字分開來單獨翻意思沒錯,可是Ky La兩字連在一起有「奇異」的另解),直到1950年代初期村子已經受法國殖民統治近70年,殖民者遠在西貢、河內、巴黎,在天公與地母(Ong TroiMe Dat)保護下奇異村的日子千年不變,人們努力耕作收成謹遵佛陀的教誨。

1953夏天,法國人來到村子裡並大肆破壞,幾百年來村子雖經歷災難卻也能恢復家園,但1963年 越共來到之後從此改變的一切。越共在村中進行共黨思想教育,多數年輕人也認同他們的想法而支持越共,隨後南越政府軍與美軍顧問進駐村中建築防禦工事與反越 共教育,但不得民心,白天奇異村是政府的村子,晚上當政府軍離開後,他們玩著打仗的遊戲,而對象就是政府軍所以越共從不缺戰士。

父親教育黎莉崇敬神祉與祖先,越南歷經中國、法國、日本的侵略,許多人因抵抗而死亡包含馮氏祖先,自由不是天賜的,是爭取來的,當敵人再度來臨時黎莉必須同時扮演男子的角色。某晚,黎莉的母親與父親在全家人晚餐時起了爭執,父親打了母親一巴掌,母親哭著跑到廚房黎莉跟了過去,母親對黎莉說:「我不應該不給父親面子,你以後若是這 樣對妳的丈夫,我就會打妳兩巴掌,一個是替他打,另一個則是我的懲罰」!應該從這就可以看出越南家庭中的權力結構關係。

黎莉被美軍抓走刑求逼供後來釋放,但卻因此遭越共懷疑洩露情報,更被越共幹部性侵,她因而對家鄉死心了。與母親前往西貢大戶人家中幫傭,黎莉受風度翩翩的男主人所吸引並未婚懷孕,女主人知情後便將母女倆趕出家中。黎莉未婚懷孕不敢回到家鄉,便到了峴港獨投靠姊姊金(Kim) 等待小孩出世,小孩出世時親友告誡她,妳要如何養小孩子呢?還是送走或是殺了他才能消除妳的恥辱!峴港是美軍在越南的主要駐地,黎莉便在美軍基地附近當小 販,當時娼妓、皮條客、黑市走私非常猖獗任何事情都有價碼,黎莉亟需用錢為了小孩及家人只好委於美軍,她幫父親辦了一場隆重的喪禮。

父親死後一年,戰事愈演愈烈,美軍也成了生活的一部份,黎莉此時在小酒館當女侍,一次巧合認識了美軍軍官史蒂芬(Steve), 史蒂芬對黎莉展開追求,他對黎莉說,前妻讓他吃足了苦頭,他需要真正善良的東方女子(顯然地是一相情願的想法),黎莉亦答應他的求婚。南越政府節節敗退美 軍亦撤出越南,黎莉帶著小孩與史蒂芬回到美國,她一進史蒂芬家中,地毯、冰箱及現代化廚房裡的設備、商品琳瑯滿目的超市讓她不敢置信,但史蒂芬家人的生疏 仍讓她不能適應。黎莉瞞著史蒂芬到工廠當女工,跟同事借貸、點當首飾只為了湊足開小餐館所需的一萬美金,黎莉愈來愈像美國婦女跟丈夫吵架,從前那溫柔體貼 的史蒂芬也變成脾氣暴躁滿口粗話,兩人的爭吵持續著,史帝夫後來自殺,黎莉因此自責不已。戰爭結束後13年,黎莉首次返回越南探視家人,家鄉土地的回憶喚起父親所教誨的事物--天公與地母的庇佑,多桀的命運是一種試煉,只要堅持信仰不忘本,一切的苦難都將過去。


應華系104林敬智40085003I

         這幾天的越南排華事件越演越烈,因此上網搜尋了一下資料,有了一些想法。最初會注意到,是在facebook上有人張貼消息,說越南產生暴動,我才點進連結去閱讀。事實上這件事是因為中國在南海(越南稱之為東海)設置了「海洋石油981」探勘石油,越南知悉後派出軍艦阻止,進而引爆兩國船隻在海上對峙的情景。新聞見報後,越南民眾發動了一連串對於中國的示威遊行。不過之後卻失控演變成對包含日本、南韓在內的外資企業的打、砸、搶、燒的暴力攻擊,連台灣廠商也遭受牽連。

       我想這一定不是一個偶發事件,這中間牽涉到的因素恐怕比想像中的還要複雜。先說歷史好了,其實在1970年代時,中越關係就已經開始惡化了,那時越南對華人進行清洗,迫使大量中國人回國,之後還一度發生中越戰爭。而之後越南和中國對於南海之間的爭奪也使得兩國之間始終有疙瘩,甚至在2007年、2011年、2012年越南都有爆發反華遊行。我想,越南早期受中國文化影響甚深,直至今日也仍有許多陸資進駐,因此在心理上會想要擺脫中國無形的控制也好、影響也好;而中國則著眼於石油的經濟利益,以及對東南亞諸國的主導權,一心想要往上飛與美國相抗衡,因此在處理領海主權爭議時,會顯得強硬、霸道。

      而其他國家的部分就比較複雜了,就以台灣為例好了。有人說其實這不是因為越南人分不情楚中國人和台灣人,而是因為台商也長年壓迫當地勞工,也就是說,這是他們對台商的另一種反抗。但也有人說到,可能是有很多的台商工廠都有聘用中國幹部去協助管理,因此才會造成衝突。而越南政府的態度也令人玩味,因為政府的默許,因此才會發生如此大規模的失控事件,甚至讓人懷疑這已經是預謀好的,因為515日越南政府在網站上說「最近幾天,全國人民針對中國的海洋石油981在越南水域非法作業進行了抗議,這是合法的愛國主義。」阮晉勇說:「然而,一些自發性的破壞包含外國投資者在內的生產單位是違法的」,「這已經引起社會混亂,影響了生產活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投資環境,和黨與國家的外交政策。」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當初中國反日的情節,中國也曾默許民眾去大肆破壞日商的東西,雖未直接指使,卻操弄大眾的愛國主義,這不跟這次的越南排華事件相呼應嗎?

     History Repeat Itself」如果我們不能從中學到些什麼,將來還是會有更多的排華事件,還是會有更多的損失和傷痛。


 

499850640_蔡碧瑜_應華103

 

<Heaven and Earth>這部電影一開始, 我驚覺原來我早在十年前就已經聽過他們的電影原聲帶. 這讓我覺得自己跟這部電影有種熟悉感.

我看的過程, 很心疼, 越南的人民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 隨時做好同歸於盡的準備.

女主角靠自己的努力, 親手親腳把小孩帶大. 有時候, 為了生活, 不得不放棄價值觀, 貞潔, 窮過的人都知道.

本以為, 女主角去了美國, 減到自己心家庭之後, 電影就該結束了. 結果, 這部電影還是現實的. 

退伍軍人症, 越南女人的強悍, 讓一切破滅. 即使女主角後來時也有成, 衣錦還鄉, 卻發現自己的回去, 勾起家人的痛楚.

 

戰爭, 是沒有真正勝利的一方的. 翻看越戰紀錄片, 有些美國軍人甚至不知道為何而戰.

諾曼第之戰, 更可以發現戰爭的勝利, 真的是用人命堆疊出來的, 誰的人數多, 拼死亡量, 誰就獲得所為的"勝利".

戰場上的兵, 是某人的兒子, 是某人的丈夫, 是某人的父親, 某人的兄弟, 某人的朋友. 戰爭, 是人類永遠不可抹滅的傷痛.

 

 

應華105 40185038I 羅安璇

天地越戰電影心得

對於片中凌虐的片段實在是太印象深刻了!這是如何的殘暴與不堪的歷史!雖然從小到大就已經從歷史課本或是網路資訊得知這段殘酷的歷史,但透過影像真實的呈現那樣直接的恐懼和絕望,真的能將人從麻木安逸的現實生活中如電擊般的打醒,提醒自己能有現在至少安全無虞的生活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提醒自己不會在睡夢中被轟炸驚醒,被迫四處逃竄無家可歸,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本來以為這部片大概就像一般戰爭片一樣,戰爭結束,男女主角回到安全的地方,過著從此幸福快樂的日子。大概也就是如此一般般的結束,除了寫實的被虐場景,也沒什麼特別了。沒想到還有後續的美國生活,對於文化上的衝擊,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後遺症,還有夫妻相處之道。我還滿喜歡故事的後半段,尤其是在他們爭吵的過程,那些文化上的互相刺痛,到最後黎里選擇原諒選擇重新開始,卻喚不回當初更喚不回決定自殺的史提夫。這部片不只有戰爭的可看性,還有文化上衝突的細膩描寫。是一部值得觀後深思的越戰影片!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