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19


天地有感                   應華103                          石兆明499850432

     這部電影我原以為女主角最終會像藍波一樣成為越南應用的抗美英雄,沒想到繼續看下去的時候才知道,人生如此摧殘不堪。人性本來都是好的,就像沒有人喜歡被欺負也沒有賊喜歡被偷東西是一樣的道理,可是人性為何卻偏偏喜歡欺負任何偷竊別人的東西呢?在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軟弱和無助,也看到希望給了生命的堅強和勇氣。說起來挺矛盾可這就是人生,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女主角在經過種種困難之後最終成為了推動家鄉進步的鑰匙之一,劇中我們也看到生活可以將人們的愛和憐憫擴大,以至於最後走向更好的未來。我很欣慰的是,故事的坎坷並沒有將主角的爸媽從對子女的遺憾中而死亡,彼此都是得到了相互的諒解,對影片的感想結局挺好。

 

 


 

【天與地】應華系104 40085028I 王帝棋

 

     《天與地》這部電影實在令人心情沉重,片中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同一片天地,很美的越南風光,清藍的天、藏青的山、碧綠的田,勤勞的越南人民在耕作,純真的孩童在一旁追逐嬉戲,寧靜得教人神往。然而苦難也是從這裡開始的,越戰的爆發,完完全全的粉碎了這一片寧靜。

     故事以一種自述的形式,從一名越南少女麗麗口中娓娓道來,這是一個講述無奈與希望的故事,每一個人只能活一次、只能生活在某一種特定環境裡,可是苦難似乎都是永恆不變的主題──戰爭、疾病、離別、慾望、災禍等等都給人們帶來痛苦,人的渺小從來都沒有能力去改變這種必然的痛苦,但如果我們堅強面對、心存希望,一切總會過去的。

     也許電影所要體現的並不是抗議戰爭,也不是揭示人性的劣根性,而是要告訴我們如何在逆境中從容面對,如何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人生的起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現今的社會總是鼓勵我們張揚自己的個性,要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但我們不能忘記的是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去適應並面對我們所遭遇到的逆境和悲傷。

 


 

《天與地》電影心得

40285206I     吳明淨

     

     人生最美的風景是什麼?是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無盡的閃亮?是走過繁華的滄桑?是鉛華洗盡後的成熟?我想都不是的,最美卻也最難得的是還沒長大前的那一片純真、平靜、快樂。 戰爭、人心與現實迫使年輕純真的黎里快速地長大,砲火無情的襲擊家園,留下的是無家可歸的村民;共軍與政府軍的輪流肆虐,留下的是片體鱗傷的村民;面對一個多情卻又不肯負責任的男人,抑或說是一批披著羊皮的狼,留下的是一個少女回不去的純真與碎裂的心;面對摯親的家人與孩子的懷疑、屏棄,身為一個母親、女兒究竟還抓著哪一條信念讓她相信自己、相信良善?如此種種一再的挑戰黎里的自我認同與自我肯定。黎里到底該愛誰?到底又該恨誰?我想他最後終於領悟,在愛與恨之間打滾,只是在滿是荊棘上的痛苦徘徊罷了,脫離苦痛的唯一辦法是不再恨、不再愛。

 

 


 

越戰電影《天與地》觀後心得  40185024I 吳品萱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我有好幾度想將它暫停喘口氣,因為太沉重。

不論自己是電影中的哪個角色,都令我難以想像。

 

黎里在女主角的詮釋下,不論是她的心境或性格轉變都能充分被觀眾感受,但唯一不變的,是堅韌和求生意志。我覺得這部電影展現出黎里生命中的各種矛盾,包括戰爭期間在越共和政府軍之間都不被信任、移民美國後遭受各種異樣眼光以及光榮返鄉後必須面對的各種不解眼神和陌生感。在這三種矛盾中,我相信最痛的是最後一種,當最親的故土遭逢巨變,和自己對比之下,留在家鄉的親人們卻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別無選擇,我不知道她會不會有罪惡感,但更無奈的是,遠赴美國是她在當時能做的最佳選擇。黎里母親最後跟他說的"I'm so proud of you"十分催淚,老人家明白,留在越南不會給黎里一家人比較好的生活,甚至連生命都有可能受到威脅。

 

而黎里的丈夫,又是個更矛盾的角色,在心理上,有許多原罪造成無可避免的結果。從戰爭的角度來看,Steve是加害者的角色,而黎里是受害者,加上戰後返美他所從事的工作,Steve必須靠著黎里心中最大的創痛才能維持生計,我想如果有其他的選擇,他也不願意這樣的,但槍械是他自尊和力量的象徵,要放棄他曾經最驕傲的東西並非如此容易。他一定非常討厭自己吧!他很愛黎里,在越戰的瘡疤中是黎里讓他找回自己,可是他也了解自己正在傷害他們建立的家庭。他身陷良知與現實的拉扯,也許,黎里最後對他說的那段話,讓他背負更他的罪惡感和自責感,無法原諒自己,因而認為自殺才是最後的救贖。

 

我很喜歡黎里父親這個角色,儘管是普通的農民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但這位父親充滿有智慧的人生原則,他對子女的愛令人動容,戰爭讓他後半輩子活在身心靈的折磨以及別人的誤解中,但不論如何,他都堅持守護祖先留下來的土地。土地,是農民的根,沒有土地,就沒有家。

 

這部片很完整的呈現戰爭帶來的衝擊,《天與地》不是我看過的第一部戰爭片,戰爭片中,受害最深的永遠是無辜的戰地百姓和魂魄走失的退役將士。前者失去一切,包括家人、土地、房屋、家鄉等等,不論是心靈上或現實上的創傷,都需經過非常長一段時間才可逐漸恢復;後者,在戰爭的壓力下行屍走肉,在戰地和特種行業勾搭、在戰場上喪盡天良,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於是戰爭帶來的罪惡感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只能痛苦一輩子。究竟,誰贏得了戰爭?

 


天地 電影心得

應華105林郁綺/40185010I

直到這部片子結束,心情都還處在一個不能平復的狀態上,越戰,這個熟悉又那麼陌生的名詞,藉由一個女孩的一生,如此真實地在我們面前呈現。

如果是站在越南的立場來看的話,會以為他們最大的敵方是美國。然而透過這部片子的視角,對於越南軍的各種制裁行為我更覺得不人道,使用高壓政策壓迫當地人,捕風捉影地覺得每個人都是敵方的臥底,對本地人民予以各種殘忍的刑責。看到里黎被用各種不人道的處罰逼供時,內心真的很難過,面對戰爭,他們已經無所倚靠,而唯一能信賴的國軍卻仍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他們,他們又該如何是好呢?而且因為要把里黎贖回來的關係,母親私下用他的嫁妝跟官員交易,沒想到卻被鄉里的人誤會是臥底的一群,試想自己如果身在那樣的處境又該如何面對呢?每個人的生活處境都很困難,卻很難在這樣的情況下互相體諒,這莫過於是里黎一家人內心最難過的地方。

里黎一生那麼坎坷,可是他仍舊是個很善良、真性情的一個人。雖然戰爭逼迫她一夜長大、雖然她認為的真愛對她的感情不如想像、雖然她曾經在自己的國家有這麼心酸的過往,然而她仍舊保持著善良、樂觀的心。而且她其實是個很懂得保護自己的女孩,即便是在最窮困的時候她還是堅持不像其他女孩一樣以賣淫為生,她靠其它的方式養活自己,雖然收入微薄,但至少不會對不起自己,遇到的危險也不那麼多。而後來她因為嫁給了美國人而去到美國,新的生活改變了她的樣貌,她發掘了自己的其它能力並努力證明自己,結果卻不小心變成一個有些跋扈且歇斯底里的人。雖然那次的婚姻以悲劇收場,但她也因此在信仰中找到原本的自己,帶著孩子們回到了原本的家鄉,那個令她難過又讓她懷念的地方。里黎的內心轉折令人不捨又感動,她的堅毅與善良,在這樣殘忍的一場戰爭中格外凸顯出來。而也因為這部片子,對於越戰我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然而戰爭本是殘酷的,在看完這部片子之後我只希望世界能和平,讓那樣的傷痛不再發生。


 

<天地> 心得

應華三 40085039I 郭鋐濬

越戰在美國戰爭史上,無非是相當慘烈的一役,最後的結果不僅代表了美國對約共的退讓,更代表了即使是美國這樣的世界強權,也有潰不成軍、妥協現實的情形。美國向來以強大的軍事實力自豪,自從一戰以來,美國原先對歐洲戰場的不理政策,轉化成積極參與,他們在世界的影響力就漸漸增強,短短50年內便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權。然而,他們的驕傲與掌控世界資源的野心也從未停止過,參與越戰即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大小零星戰爭就不贅述了。為了「世界和平」與「實行民主」,美國企圖趕走越共,這項行動最終仍是失敗了,越南被共產黨全面佔領,美國大軍還因為這張戰爭有了大小的影響,如士兵有幻想症,各種心理創傷等。這都是「衝突」在這個世界上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得不讓我們好好思考這發生的一切究竟是得利益的,還是只是造成更無止境的傷害。

影片探討了人性面的問題,在同一個村莊中,兩個政權的統治即是一種「衝突」,這中間帶來的傷害就是黎里的人身自由、愛情、貞潔等這些別人帶不走的東西。她承受了這一切,帶來了什麼好處?似乎沒有,人與人之間甚至失去了信任,被當成皮球踢來踢去的黎里,成了村民與政權之間不信任的犧牲品,被帶入了人生的死胡同中,既無出口,也無方向可循,只能在這個被嚴重傷害的世界中以脆弱的肉體承擔所發生的一切。

這個世界的衝突仍是會持續發生,就如同美國強權在世界的主導權一樣,沒有到手的一天,他們不會停手,如何在這樣的世界危機中保有自己僅有的一切,是再重要不過的了。


 

電影《天與地》心得

應華三 葉秀印 40085016I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滿腦子只有兩個字-對立。這是一部充斥著對立的電影(從電影名稱《天地》便能略知一二),整部影片中有許許多多的對立與衝突,不管是法軍與越共、美軍與越共、越南人與美國人、男人與女人、丈夫與妻子等等。電影場景設定為1960年代,飽受越戰摧殘的越南,主角為一名來自一個小村落-歧羅村的少女,馮黎里。由於電影很長,我想著重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些場景多加論述。

影片中前半段提到:由於法國與越共兩造雙方都想統治(思想與實際上皆然)歧羅村,因此白天的歧羅村屬於法國,夜晚的歧羅村則屬於越共,這就是對立。白天,村民們被法國軍方洗腦說只要看到越共就要通報軍方,夜晚,越共告訴他們只要誰向法軍洩漏他們的消息就會必須付出代價。然而,由於越共會深入村民的生活,並以村民的角度、立場出發來「教化」村民,因此多數村民是偏向支持越共的,甚至有人讓自己的小孩也去當了越共(例:黎里的父母)。後來,黎里被軍方抓去,被求刑逼共,只因為軍方認為黎里是越共的一員,因此想從黎里口中得到更多越共的資訊,問題是黎里根本不知道。(這是很不合邏輯的,她就不是越共(雖然她哥哥是),她怎麼會知道越共在哪裡呢?難道被逼一逼她就會變成越共嗎?)這裡,讓我們見識到了軍方的殘暴(對於一個小女孩做出這麼慘忍的事情)。後來,馮媽媽用黎里的嫁妝賄絡軍官,把黎里"贖"出來。當感覺一切都已經海闊天空的時候,這時候其實才是悲劇的開始。黎里回到村莊後,因為她曾被軍方帶走,所以越共認為她是軍方的間諜,因此也把她帶走了。雖然越共沒有對黎里刑求,卻做了比刑求還更糟糕的事情-強姦她,從這件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越共也沒有多好。電影的前半段多在描述越共與法軍之間的對立,以及在這對立之下歧羅村的單純農民是如何地被折磨與摧殘,並努力在夾縫中求生存。

其實很多人說生在二十世紀的我們是很幸運的,因為我們不曾體會過戰爭的無情與殘酷,更遑論戰爭所帶來的陰影了。在看這部影片之前,所謂「越戰」對我而言只是歷史課本中的幾行文字,它與我的關係只存在於選擇題中的2分或0分,是沒有生命的,是死的。然而,看過這部影片後,我才對何謂「越戰」有了最粗淺的認識,也對戰爭所能帶給人們的創傷與哀慟有了一些概念。這部片子很好看!

 

「天與地」越戰電影 觀後感

應華104 40085014I 許博雅

記得小時候對於越戰的印象僅限於西貢小姐及在戰爭期間有多少美國大兵在台灣,使台灣如何得更受美國影響,但真正影響最深的就是越南,雖然說對於越戰的背景不能說是理解的非常清楚,但透過這部電影,我看到的不止是戰爭的恐怖,我更從電影中發現了許多人性的刻畫,從電影的開頭可以看到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我想,這應該是想對比戰爭後對於土地所帶來的創傷,戰爭滿目瘡痍,滿腔的熱血卻換了親人的犧牲,更發現了人在最緊要關頭是會變得歇斯底里,被同伴的拋棄,而選擇踏上一條前途茫茫的道路,從電影中看到了許多關於心境上轉換的劇情,讓我想到了最近通識課上到的佛學,也許女主角看似一生都相當的困苦,但從佛家的角度來看,電影所描述的劇情就是女主角的苦海,而佛家說人生就是苦海,唯有面對它才能超脫,從劇情來看,的確是如此,雖然黎里在期間歷經了被強暴,愛上不該愛的主人,未婚懷孕,以為找的真愛卻逃不過戰爭的陰影,但到了最後,她將自己的心境做了轉換,選擇原諒她的前夫,雖然結果前夫還是自殺,不過她還是放下了,影片中女主叫最後回到了越南她的家鄉。

戰爭真的很可怕,但可怕的不是那些武器,而是人心。我滿喜歡這部電影的描述手法,它不同於一般越戰片的打打殺殺,也沒有太多美國的英雄主義,它所強調的其實是人性,透過各件事情的交織,讓我們可以看到戰場外的越南,同時,也更打動人心。

 


 

 

電影《天地》觀後感-應華105 楊靖  40185005I

 

        這是我印象中第一部看的與越戰有關的電影,在這之前,其實我對於越共這段歷史的了解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從以前高中的課本上得知。然而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的內心真的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角色的遭遇,都是我始料未及的殘酷。在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對現在的生活也有了一些反思,更為著我們每天所存活的這個環境深深感到珍惜。

 

        電影開頭以越南的田園綠野打開序幕,接著我們看到女主角黎里曾擁有的那段簡樸而快樂的生活時光。在對這部電影的劇情還不了解的情況下,再加上電影取名為《天地》,讓看到這裡的我還以為這是一部描寫鄉下生活的溫馨電影。然而隨著天空中第一輛戰機呼嘯而過,一段悲慘的歲月也隨之展開。黎里所居住的村莊中,許多家庭陸陸續續因為士兵的侵擾而家破人亡,最後連黎里自己也自身難保。在受到美軍的監禁與酷刑後,身心皆受到摧殘的她,卻又被越共男子所蹂躪,而這一次的傷害也讓她一度對於人性的信任大大削減。後來,黎里與母親前往西貢的大戶人家中當幫傭,好不容易看似脫離了那風波不斷的日子,黎里卻又因被男主人吸引而未婚懷孕,使得母女倆落得被逐出家門的命運。後來黎里在當時各種走私交易與娼妓風氣極為盛行的美軍基地附近當小販謀生,之後又在酒館擔任女侍。在一次的機緣巧合下,她認識了美軍軍官史蒂芬,兩人結為連理,黎里帶著小孩和史蒂芬回到了美國。然而美好的日子依舊無法長久,兩人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爭吵,最後導致了史蒂芬自殺的結局,讓黎里自責又悲傷不已。最後,黎里回到了她那曾經動亂不已、現今終於恢復平靜的家鄉越南。而電影也在這裡畫下了尾聲,黎里生命中那段顛沛流離的歲月,也彷彿終於能在此告一段落。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大部分的人心情應該都是相當沉重的。這部電影除了以戰爭的殘酷為主題,有一部分也是讓我們看見一個人心中的「愛」,如何能在被一桶冷水潑熄之後,依舊閃爍著微弱的渺小火花,並等待著一個細心路過的人,能停下腳步,重新將它點燃。然而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像黎里這樣強韌的自癒能力。如果今天換作是我,經歷了那樣的蹂躪和摧殘,真的還能像黎里那樣,堅強勇敢地討生活嗎?然而也因為有這樣電影人物的刺激,讓我們能更加反思自己在面對人生種種挫折的心態。看到黎里這樣多舛坎坷的一生,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會油然升起一股對自己擁有的一切的感恩之情。

 

        透過這部電影,不僅讓我對越戰那段的歷史有更多的認識,也對越南的文化有更貼近的了解。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越南女性的堅韌性格,也可以窺見其家庭教育中民以食為天、安土重遷的傳統觀念,還有越南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更重要的是,黎里的故事讓我感受到包容心與釋懷的重要性。也許黎里之所以能在經歷這樣苦悶的歲月之後,依舊保持著為生存而奮鬥的熱力,就是因為她具有如天地般廣闊的包容之心。有些傷痛雖然不能被遺忘,但我們可以選擇不再計較那些已經逝去的事物。若能放眼在未來的日子,我們還能去做更多的改變,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我想在黎里的心中,一直都存在著她童年的那片綠野平疇。每當她流下眼淚或汗水時,只要抬起頭,就能看見一片廣袤無垠的藍天,讓她能學習那樣天地般廣闊的包容,去相信這險惡世界上依舊存在的真善美;讓她縱使眼睛有淚,也不失去愛的能力。

 

 


《天地》電影觀後感 應華104 40085023I 歐陽太詠

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一位越南女性黎里,透過黎里的眼睛,我們看到了越南人眼中的越戰。

首先我們從黎里的生活背景來看,她生活在越南中部一個以種田為生的小村莊岐蘿,村裡的人都篤信佛教:相信輪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障等等傳統。時代是在越戰時,岐羅這個小村莊在越戰期間被美軍佔領,但越共也覬覦這裡,因此,岐羅白天是美軍的,晚上是越共的。村民在其中,成為兩大勢力之間的夾心餅乾,最明顯的案例就是,黎里先是被美軍當作越共刑求審問,賄賂軍官而出來之後卻又被越共當成美軍間諜而被強姦。另外,其他村民也因此被刑求或被殺。這就是此部電影的時地背景。後來黎里決定離開岐羅,到大城市去,卻與自己的老闆相戀而生下一子,這個兒子成為了黎里在戰時最甜蜜的負擔。為了生存,他只能在美軍營區賣小東西維生。也在這段時間,黎里意外認識了美國軍官─史蒂芬,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史蒂芬決定娶黎里為妻。黎里隨著史蒂芬回到美國,以為這就是美好生活的開始,但史蒂芬卻始終無法走出戰爭的陰影開始與黎里吵架最後離婚終至自殺。黎里在美國一個人一手將三個孩子扶養長大並改善家中經濟狀況,終於在十三年後回到越南老家探視留在越南的家人,卻發現越南已經不是他認識的越南了。電影最後,黎里說:「我回家了」。(類似的話)

電影最後黎里的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家鄉的佛教傳統與美國的現代面貌成就了黎里的人生。黎里在越南時,努力想要擺脫自己的命運而跟著史蒂芬來到美國,但到了美國卻仍然用著越南佛教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處理周遭的問題。我認為這裡很大的問題是:黎里身處在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中間,現在的他既不是越南人,也不是美國人,照他自己說的,他得一輩子在這兩個價值觀中擺盪。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出身於華人家庭的我們,生活周遭不只有中華傳統文化,更有歐美文化穿梭其中,我們該如何自處?

再來,看了這部電影,可以看到越南人眼中的越戰,對他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眼光移動到當時的美國,也為了反越戰,出現了許多反戰遊行、反戰歌曲,美國嬉皮也是那個年代出現的,其實世界各地都反戰,世界各地都會受到戰爭影響,只是影響的規模大小不同罷了。

國中的時候看過一個旅遊節目,雖然說是旅遊節目,但他其實也拍攝了許多歷史的影像,有一次他們去了越南,就拍攝了許多當時受到越戰影響的景象,像是當地有許多畸形兒,看到那些景象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戰爭對人類的殘害有多麼嚴重。

 


 

 

《天地》心得    40185019I應華105曾宜萱

    《天地》這部描述越戰的電影,很特別的是它以女性的角度來呈現戰爭場景。除了戰爭常見的飛機、槍支和大砲,也描繪了陸地上越南人受到美軍及越共的迫害,兩面不是人的窘境。除了真實地呈現戰爭場景外,我認為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是透露出女性的堅強。我相信經歷過類似這樣傷痛的絕對不會只有電影中的黎里一人,這個角色代表的是當時越戰的大部份女性。而片子要告訴我們的是,就算男女在先天上有諸多不平等,但最後女性還是可以撐過各種危難,得到自我。

    另外,越南人對土地的情感也可以從此片看出,家庭教育「民以食為天」、「安土重遷」,即使家鄉遭到戰爭破壞,或是有回憶的陰影(被性侵),但來自天地間的包容,或許是越南人如此堅韌不拔的原因。

    戰爭往往是在上位者的遊戲,身為老百姓只有受苦的份。看了影片中酷刑的部分,我感到非常的不舒服,也更加的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和平。

 


 

 

 

《天地》觀後心得  台文106 陳柏成 40226012L

        《天地》讓我們可以從一個越南人的觀點來看待越戰。在我習慣的想像中,美國永遠都是正義的一方,而與美國為敵的,不論是越共、蓋達組織、納粹......都被我們視為邪惡的反派。但在 《天地》中並沒有正義的一方,只有在戰爭裡被傷害的人民和同樣都在傷害人民的雙方陣營。不論是為了解放南越受人民支持的越共,或是南越吳廷琰政府,甚至是為了穩固國際勢力的美國,對越南人民造成的都是傷害,但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卻都無知的認為跟上民主的世界潮流對越南人民百利而無一害。《天地》藉著越戰所要傳達的,是戰爭帶來的只有苦痛。越南的人民因為戰爭而失去平靜的生活和親人,另外還帶來一群予取予求、霸道殘忍的美國大兵,也因為戰爭,人民互相猜忌對立,人性的野蠻畢露無遺。而戰爭同時也對美國人帶來傷害,除了因為戰爭而大量開銷人民的稅金外,一個美國大兵就代表一個家庭,一個死掉或受傷的大兵就象徵一個破碎的家,就算士兵順利地回到了家,那些士兵像Steve,一輩子都困在戰爭的陰影與愧疚中。

 

            


 

 《天地》觀後感  應華103A 李艾庭 499850157

        黎里的一生非常多舛,從童年開始,就經歷許多災難和波折,很難想像在遭遇到這麼多不幸以後,她還能靠著堅強的意志力繼續生活。

      隨著越共來到,黎里的處境也越來越艱困,一邊面對越共、一邊面對政府軍、一邊又是面對村子裡大家的輿論。如果是我背負著這麼龐

大沉重的誤解,一定承受不了。我很慶幸自己生長在一個世界情勢已經相對較穩定的時代,但也因此而無法感同身受,在當時的戰亂下,

人們是怎麼生活、怎麼熬過。因為看到電影中的情景,那樣的痛苦我實在很難去體會,也感到非常沉重。我想當時,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一天,

對黎里來說就是一個新的希望。戰爭造成多少的傷亡,而她又是從那樣的死亡坑裡爬出來,能活著,就有希望。

        越戰期間她遇到史提芬,和她回美國,我還以為她終於可以幸福了,好好的過完下半輩子。結果沒想到史提芬參加越戰的陰影、黎里自己

過去的夢魘、文化的差異,都成了之後生活的絆腳石。後來史提芬自殺,留下黎里和孩子們。黎里帶著孩子們回到越南的老家,雖然她在文化

、身分方面一直待在進退兩難的處境,例如,她究竟是要嫁到美國尋求自己的幸福,還是要留在越南和村裡的人打拼,但我認為黎里最後在自

己的心中,已經不在漂泊,找到方向。

        總而言之我真的覺得黎里的一生實在是太悲慘了。

 


 

14-0519 14-0519 電影《天地》觀後心得

應華系_499850406_鍾國豪

女主角出生在平靜的時代,幾個世紀以來,就像村裡所有的人一樣,都有著自己的使命和位置,包括被埋葬在地下的祖先們。不過這一切,都在戰機的條紋畫破天空後改變了全村人民和女主角Le Ly的生活,Le Ly的命運帶著她從中部高地的稻田到美國加州的郊區,錯綜複雜的交織著。

 

導演Oliver Stone透過自身作戰步兵和傷殘退役軍人的經歷而導出了《天與地》這部關於越戰的電影,也透過了一個越南女人描述了他的越戰三部曲,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包括了第一部曲《野戰排》,是被他自己在越戰的戰役而啟發的,第二部曲《生於七月四日》,則是改編自Ron Kovic的自傳。《天與地》則是根據Le Ly Hayslip,也就是《天與地》裡的女主角所寫的兩本書而改編的第三部曲,Le Ly Hayslip現居於美國加州,是一名成功的美國越南裔商人。

 

導演Oliver Stone並不是以女人為題的電影出名的,從《薩爾瓦多》到《談話廣播》、《華爾街》、《大門》和《刺殺甘迺迪》,這些電影總是圍繞著男人的生活,女人是愉悅的生活因素但並不是生活重心,這是他第一次試著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女人,他如此成功的原因,有部分是因為女主角Hiep Thi Le精湛的演出,Hiep Thi Le出生在越南,在美國長大,知道兩個世界的差別,而且能把人生觀和價值觀反映在充滿戲劇性的人生。

 

對於Le Ly村裡的人民來說,他們的農田才是最重要的,但這場戰爭帶來了不可想像的災難,我們看著Le Ly的村莊被越共、南越和美國軍隊一一“拜訪”過,看著她被兩邊的男人殘忍的蹂躪,也看著她被迫離開家人到西貢努力求生,但那裡也沒那麼好過,在那裡充斥著性交易和毒品,也是在那裡,Le Ly漸漸地對男人產生絕望。

 

直到有一天,高大、溫柔又體貼的美國士兵Steve Butler闖進了她的生活,改變了她的生活,把她從越南帶到了美國加州,原本以為她得到了所有人都想到的生活:先進的居家設備、明亮的超市、安全的家園─最重要的是,一個深深地愛著她的男人,但隨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Steve Butler的戰後創傷症候群和失意的退役軍人生活讓他自己支撐不下生活了,從電影的拍攝手法,我相信Steve Butler還是深深地愛著Le Ly,但是他自責自己無法給Le Ly安穩美好的生活,壓力大到只好結束自己的人生,是讓我對這部電影感到最難過又無奈的地方。

 

從這部電影,看到了越戰帶給人民的影響,也看到了戰爭的殘酷,Le Ly到了美國,寫了兩本書並有了成功的事業,她曾經失去了一切,但最終她成為越戰中少數戰勝自己人生的女人。


 

電影 《天地》心得

應華103 499850729 林安俐

上禮拜看了一部關於越戰的電影

我認為是這學期我看到最有感觸的一部,我覺得電影把越戰當時的情況描述得非常清楚

包括當時村民的生活和軍人如何對待手無寸鐵的村民

也將當時越戰殘忍的畫面真實呈現出來,尤其是當黎里被帶去審問時候被虐待的畫面讓我印象深刻

其實我覺得黎里的一生過得很辛苦,從小在戰爭中長大,被軍官帶去審問虐待,被軍官強暴,愛上自己的老闆發生不倫戀,後來嫁給美軍老公卻又自殺,

電影的最後導演把畫面帶回到越南

是女主角帶她的孩子從美國返回越南時親戚卻是覺得她跟她的小孩已經美國化,而且有一種瞧不起越南的感覺

導演的拍攝手法讓整部電影並沒有什麼冷場的地方,電影的節奏非常的緊湊,讓觀眾有種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的感覺

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更了解當時越戰的情形,

我覺得現代人真的很幸福,不用經歷戰爭的痛苦,所以我們應該更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和生命

 


 

越戰電影<天地>觀後感   
應華105 陳玟萍

今天欣賞<天地>這部越戰相關電影,老實說是從學期初到現在最吸引我的一部。

片頭一開始就出現一整片綠野平疇,可以看出越南是以農業立國、以農為本的國家,鏡頭後來帶出主角黎里,從一開始母土受法軍侵略、到後來的美軍踐踏以及越共的侵擾,黎里的命運一直在這些不該屬於越南的紛擾中打轉,越共男子強暴她讓她徹底失去對母國的希望,我猜這次的傷痛,可能也是黎里後來會愛上美軍男子史帝夫的淺因吧,雖然在這之前,她也曾經對幫傭主人動情,我覺得黎里會動情,可能是對父親的想念投射在年紀較大的主人身上吧。比較弔詭的事情是我以為越南的家庭權力結構也是偏向父系社會,男權至上的(因為看到片初,黎里的爸爸曾和黎里媽媽吵架,而打了黎里母親一巴掌),但看到幫傭主人對於他的妻子卻是唯唯諾諾,不願替他的行為負責,給黎里一個安定的名分,這部分實在是令人對黎里感到同情,也對主人感到憤恨。
這部電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黎里的丈夫史蒂芬的坦誠那段。對於黎里來說,史蒂芬是他的第一個丈夫,也是第一個讓她真正感到被愛的情人,是第一個接納她的小孩、她的過去的傾聽者,是可以跟她談心的好朋友,是把她帶往美洲新大陸,讓她開啟新生活的貴人。但這樣的史帝夫,卻其實是帶給她母國傷害的間接幫兇,這對黎里來說無非是一項巨大且無法接受的傷痛。我覺得這部影片,用黎里的多舛命運,間接透露出殖民者對於殖民地的種種惡行、顯示出新帝國主義對於弱勢國家的傷害,我覺得這些傷害,不管多少時光過去,都會在人民心中留下陰影,雖然走入歷史,但傷痕依然都在。


《天地》電影心得

40023121L應華104 謝佳伶

     戰爭總是勢力者得利主決,普通老百姓只有受苦的分,電影中提及這個村莊的人受到中國、日本、法國、美國、本國人的欺負,吃了許多苦頭。越戰時,政府軍協美果顧問來,說家中年長的孩子要當兵,年紀小的可以上學,但是學校教的教育都是觀念的灌輸,像是教孩子看到越共要舉發等,這根本不是學知識,越共也會欺負這村的人,女主角被視為越共的女領導,被政府軍抓起來以刑逼供,父母用嫁妝收買看守人,她才被放了出來,卻馬上又被越共抓起來,說是賣國賊,背叛自己人,她根本沒有立場,只想好好生活,被逼得要選邊站,卻選哪都錯,受盡苦頭。

     後半段是講她到美國的新生活,孩子不會講越語,已經不懂越南文化了,女主角決定回到家鄉,回到她的根源地,她的天地。我想她的新課題除了讓村民接受她,還要讓孩子接受他們的文化。

 


越戰電影 《天地》 心得

40085020I 應華104 鄭卉君

 

       天就是天堂,是一個虛幻美好的理想,而地,便是我們正踩踏著的現實。戰爭帶來的龐大離散、猖獗噩夢,都是我們最不願意見到但卻真真實實的曾經。片中的越南女子「黎里」便是這樣的大時代下被犧牲的弱勢者。賦予更多對女性角色的解釋,

      導演史東從女性的觀點來呈現越戰的情況,除了征戰的景象外,還有越南女性在戰爭所遭遇到的美軍與越共的迫害,女性身體除了生育、勞動之外,更附帶了被性侵、無條件霸道的剝削,因為性別上的不平等產生的弱勢群體,在戰爭時更加突顯女性在社會地位上的窘境。

     《天地》這部片不只敘述了戰爭下的人民處境,也講到了移民的問題——種族之間的磨合與理解,以及再一次的歧視。黎里在遭遇家鄉同胞的凌辱後對家鄉產生失望,在遇到了之後的美國丈夫,並隨他一同前往了美國居住,但幸福的日子並不長久,黎里又再一次經歷生命的哀痛。對於黎里來說,她應該的歸宿到底在哪裡?越戰結束後過了十三年,黎里終於返回越南探視親人,在家鄉土地的回憶喚起父親對黎里的教誨——天公與地母的保佑,多舛苦難的命運是一種試煉,只要堅持信仰、不忘本,一切的苦難終將過去。即使對於家鄉有著不堪回首的回憶,但來自於對於天地最平淡自然的信仰,成了黎里繼續活下去的力量來源。

   每次觀賞描述現實的片子,都會產生「我活在現在的台灣真是太好了」之感,不得不惜福。

 

 

 

 


 

 

天地:越戰電影心得

應華103級 499850353 蔡伊嵐

 

從這部電影的背景來看,導演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曾經參加過越戰,且獲得青銅星勳章(Bronze Star)與紫心勳章(Purple Heart)以表彰他在作戰期間的傑出表現。這或許是為什麼他拍了一系列的電影,包含天地(Heaven and Earth,1993)、前進高棉(Platoon,1986)、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一般稱為「越戰三部曲」。

《天地》從一位越南女性馮氏黎莉(Phung Thi Le Ly)的觀點,看盡戰爭的人性面,帶給我許多震撼。我們常說越戰、越戰,課本裡提到的越戰多半是以反戰運動作探討,講述美國人對於這個犧牲許多人的兒子的戰爭的厭惡,但是看完電影,卻讓我們有機會反向思考,美軍死傷再怎麼慘也沒有越軍慘烈,當美國這一頭的人民過著有房有車、食物吃不完倒掉的日子,越南正處於民不聊生、水生火熱之中,有沒有得吃不重要,有沒有明天才是活下去的意義。戰爭的原因,追溯源頭,是因為強權為了保有自己的殖民勢力(法國)、為了建立所謂的「民主」(美國)、為了自己的國家自己做主(越共)。而這一切的代價,卻是由老百姓來承擔,且裡外不是人,選邊站也錯,不選也錯,他們所渴望的,不過就是單純的生活、自由的快樂,各方權力或多或少承諾了,但卻是誰也給不起,到頭來,戰爭只留下無可抹滅的巨大傷痛。

 


 

電影《天與地》心得

應華105 徐晧恩 40107229E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見了現實,現實也讓那些人們懂得命運的牽連。南北越在那時無法統一而導致美軍干涉、戰爭發生等種種問題。國內的人們自相殘殺,彼此的不信任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女主角她的遭遇其實已是非常幸運,試想其他那些在戰中死亡或被各種令人無奈的困境纏身的人們豈不是更令人心痛或許這些戰爭片總讓我們最後了解到珍惜現在身上所擁有的,但這也最不為過的,也最真實的。戰爭的引發總是從政府與政府之間造成的,傷害到的卻總是人們,而非宣戰的人們。社會上發生不良案件時,我們總希望政府能做出一些實際的動作去表態或解決這些問題,相對的我們看見這些新聞也略感受到安慰,因為表面上那些不好的傷痕已被撫平。然而,當政府宣戰時,我們反倒會對於死傷人數感到無所事事,認為那些付出事本來就會發生的,不會對於國內的之前社會小動亂而感到更深層地傷痛。現實即是如此,我們最終仍獲得珍惜當下的總結,安慰自己明天將會更好,無常總是無法預知的。

 


 

天地:越戰電影心得

教育105 40100216E 賴宣羽

 

看了《天與地》,心情沉重,實在不知如何排遣,或許這樣的電影應該選擇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而不是滂沱大雨的下午觀賞吧。電影中的片斷一遍一遍地在腦海中回放,片中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同一片天地,淳樸的越南風光:清藍的天、藏青的山、碧綠的田、勤奮的越南人民、純真的孩童,一切都是寧靜的叫人神往。然而苦難卻是從這片寧靜祥和裡開始,越戰的爆發完完全全粉碎了這一片桃花源。

故事以一種自述的形式,從一名越南少女麗麗口中娓娓道來。麗麗生活的小鄉村雖然清貧簡樸,但是一家人還是生活得幸福美滿。1953年夏天,法國入侵,自此麗麗的平靜被打破,命運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江麗麗推向未知苦難的未來。麗麗的經歷那段歷史的縮影,也是戰爭的控訴,戰爭到最後,無論哪一方勝利帶來的傷害都是雙方面的。

這是一部無奈與希望共存的片子,每個人只能活一次,只能生活在某一種特定環境裡,這要看命運如何安排。我們可能是富可敵國的富商第二代,也或許可能會是小鄉村裡被繼父繼母欺壓的繼子,在課堂間上課的我們其實比起很多人都還要圓滿幸福,我們沒有太多人生經歷體驗過生死離別,著戰爭、疾病、離別、欲望在大螢幕上如何給人們帶來痛苦,我感覺到的是人的渺小似乎從來沒有能力改變這些。我們所做的事情只是默默地承受。我們常常會誤以為所有的事情都是由選擇開始。可是錯了。選擇只是一種幻覺。它只是由強者創造出來給弱者的幻覺。我們唯一的希望、唯一的平靜,是去了解,了解「為何你做了這個選擇」,並溫柔且堅毅地面對。也許這是所有戰爭片都要體現的內心價值吧!並不是真正的完全只是抗議戰爭、揭示人性醜惡一面,而是告訴我們如何在逆境時還能追隨心中的信念,縱使傷痕累累仍舊相信愛。片中總有一兩個佛像鏡頭輕輕帶過,我想無數次麗麗都在心裡想著佛念著這些:「痛苦是恩典,是讓我們和神接近;在軟弱時教我們堅強,在害怕時讓我們勇敢,在迷惘時讓我們有智慧。當我們不能再依靠神,長久的勝利在我們心中,而不是地上。」

 

 

Earth and Heaven 40085011I  洪韻婷  

 “I always live between west and east , north and south, Vietnam and America.”女主角在電影的最後,娓娓道出這句話。我相信這不是一個單獨個體的心聲,而是整個時代的縮影: 沒有人真正屬於哪裡,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人民都在逃亡,都在感受恐懼,不安還有憤怒。幸福,安全感,穩定的生活根本是奢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一生遇到的男人,而他們徹底改變她的命運。人,是天生來愛的,不是來恨的,女主角的人生,就是一趟最痛徹心扉的認識愛的旅程:她的懼怕,她的反抗,以及最後的屈服。

  她可以選擇一輩子不相信愛情,被男人蹧蹋蹂躪,大可以不再愛人,就這樣度過一生。但是她選擇相信愛。他依然相信愛情,當遇到少爺時依然感到怦然,當遇到美軍也是她未來的丈夫時,依然勇敢的跟隨他到天涯海角。這幾位男人給的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最難給的是心靈上的療癒,最痛的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這些都不是男人可以給的,這都是他自我成長的勇氣,這些勇氣才是真正叫人敬佩。

  人都應該學習天與地,學習天的寬容,學習地的慈悲,然而學習如何去愛。


天地 40000106E林珧平

覺得人對土地的感覺不言而喻,各種感情、恩情,早自兒時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經驗裡,深植腦海。

雖然戰火時代的女性,總遭要受那些軍火皮傷之外,卻剝削身、心感情的凌辱,但信仰的力量仍然可使人相信愛的存在會繼續蔓延。

電影用女性的觀點,呈現越戰時代裡被戰火埋住的感情,不管是人與人之間的,還是民以食為天、人們對大地的眷戀,都希望在此時有一塊安詳的樂土能包容所有人心裡的曲折、永遠不要忘本的去感激。


 

電影觀後心得:《天地》

40085025I 應華104賴怡臻

 

        在這部片裡我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我們看到了一個極為曲折的故事,藉由黎里女主角的角度,我們看到戰爭時代人們所面臨最為悲慘及殘酷的事實。除此之外,我們看到的是族群間的紛爭,族群間的排擠與認同問題,族群認同問題在這整部電影是一大關鍵,倘若不被族群所認同,人們在這時代所必須面對及經歷的問題,就會是像女主角在這部片所受到殘忍的對待,而且即使女主角到了美國後,這部片還凸顯了所謂的族群歧視,看到了很多殘酷的人性面,也看到了人性的脆弱,我們可以發現,族群認同可以給人們帶來力量,然而這股力量也可能從優轉劣,而施加在他人身上,轉化成一種殘酷又殘暴的力量,所以可以從這裡看出族群的認同與和諧與否其影響有多深。

 

 

 


 

應華系103        499850717      蔡愛琳

《天與地》與越戰—心得分享

 

            《天與地》這部影片的主要內容講述一名越南少女黎裡一生的感人故事。1949年黎裡出生于越南的一個小鄉村,家景雖然清貧,但一家人卻生活得很幸福美滿。黎裡擁有著純真幸福的童年時代,但隨著越戰的爆發,將這一切平靜與祥和都給打破了。黎裡之後來到西貢投靠姐姐,但又因忍受不了姐姐那種墮落的生活方式而獨自生活並產下了一子。她的堅毅與倔強的性格令她將困難都一一克服,使她更堅強地面對生活。黎裡每天靠著在美軍軍營周圍販賣私煙毒品微薄的收入獨自撫養孩子,過著艱苦的生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黎裡認識了美國軍人詹姆斯,詹姆斯對;黎裡一見鍾情,黎裡也被詹姆斯的真誠所感動而接受了對方,兩人真心相愛,而且還生下了兩個兒子。在越南西貢解放前夕,詹姆斯及時將黎裡和三個孩子救出,並回到了美國一起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黎裡在美國期間很快便適應和融入了當地的社會,找到了工作,回國之後的詹姆斯因日漸抵受不住工作和精神上的壓力而自殺,剩下麗麗獨撐整個家庭。。。

       

     這部影片的背景發生在越戰時期,為受美國等反共陣營國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國)對抗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產主義陣營國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國)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戰爭。最先開始援助越南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開始支持在越南作戰;林登·詹森將戰爭擴大。在尼克森執政時期,美國因國內的反戰浪潮,逐步將軍隊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遊擊隊最終打敗了越南共和國軍(南越軍),統一了全越南。

 

     越南為國家和民族的獨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這場戰爭之中造成了多達800萬的人民傷亡。原本遼闊與舒適的土地變得滿目瘡痍,戰爭中最無辜的莫過於人民,當時的戰爭導致了近100萬孤兒、200寡婦50萬殘疾人、70萬妓女等,真可謂是慘絕人寰。但這還不是苦難的終結,越南又先後與中國和柬埔寨發生戰爭。長期的戰爭之下,越南處於與各國隔絕的狀態,導致了經濟崩潰、通貨膨脹的現象;同時,越戰也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長達十多年的越戰,讓美國也耗費了至少二千五百億美元。儘管軍事上美國並未失敗,但它卻表明出了美國冷戰策略上的重大失誤,越戰成為了改變了美國冷戰的重要勢態。美國由冷戰中的強勢一方變為弱勢,面對蘇聯咄咄逼人的進攻,美國更積極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作。而越戰同時加劇了美國國內的種族問題與民權問題,使國家處於極度的分裂狀態,這造成了美國人民在精神上的重大創傷。越戰結束了美國戰後25年的經濟繁榮,使美國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儘管美國自建國以來在絕大多數的戰爭中都是獲得勝利的,但是越南戰爭卻是美國人的滑鐵盧,對於美國來說是一次很沉重的打擊。

 

           與此同時,越戰不僅對於世界政治上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也對世界文化形成了一股衝擊效應。在越戰結束後的1960年代開始一直到21世紀初,以越戰為背景的作品層出不窮,包括電影、電子遊戲等。相關的電影包括:

 


應華系104林敬智40085003I

         《天地》是一部關於越戰時期的電影,藉由一位女性的視角,帶領我們去認識、探討這場戰爭的經過。坦白說,我並不喜歡這部電影,不是因為他們沉重或是壓抑,而是它觀點上的偏頗。

         一開始的場景是一個和樂融融的畫面,直到法軍來了之後就全變了樣。之後的越共、政府軍、美軍等,也無不繼續蹂躪這個可憐村莊。不過在女主角的自白中,很明顯地,她是站向越共的,而整個情節似乎也把政府軍描繪成陰險、狠毒、賣國的形象,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南越共和國時,曾經實施過開放經濟、有做過兩輪的土地改革,也就是說,在它前十年間經濟是不錯的,唯一不同的是:它打仗打輸了,所以在電影裡看到的是政府軍是壞人、越共是好人(即使有描繪不好的部分,大多仍是正義的形象)。另一個讓人困惑的是:對於美國的批評。並不是說美軍做的事情是正確的,而是裡面的角色多多少少都會抨擊美軍的殘忍、不忠、破壞,就連主角也曾說過怨恨的話語,但是,如果今天主角真的沒有到美國,那她會過得比現在好嗎?美國當時真的就像片中描繪的那樣嗎?充滿歡樂?其實是有很多人反對越戰的,也為此傷痛不已,而嬉皮文化也是由此而生。

          還有一個是佛教上的解釋,如果仔細一看,會發現這似乎是另一種傳教式的電影。片中,女主角曾求助於和尚,和尚對她說:這是一個試煉,如果你和你的丈夫分開就不算了解的。如果放在現在的觀點上來看,不禁讓人懷疑:那如果有家暴的情形呢?也是要隱忍嗎?最讓人錯愕的是片中丈夫靈魂的那一段,女主角說:「可是我丈夫是基督教徒」道士說:「你丈夫說他現在要改信佛教」雖然我不是基督教徒,但仍為此感到驚愕。關於宗教,是個人的信仰,不應批評別人心中的感觸,而為此,宗教戰爭已經告訴我們太多的傷痛了,即使是電影也不應如此莽撞。不過,裡面展現了很多平常不容易見的越南文化,衣服、飲食、建築、家庭觀等,也看得出來越南曾經受中華文化影響甚深。

        儘管我不喜歡這部電影,但是我也贊同應該多多拍攝這類的題材。「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遺忘。」當年的故事,值得我們細細探究。


 

電影《天地》觀後心得     

應華103  499850200  柳怡瑄

 

    看完這部電影,實在帶給我不小的衝擊。對我來說,女主角黎里的一生幾乎都帶著悲劇色彩,從被美軍抓走施以各種酷刑逼供、好不容易被母親花錢保出來後卻又被越共抓去,甚至慘遭性侵、與母親離開家鄉討生活卻與雇主發生關係而未婚懷孕、為了扶養孩子而販賣毒品賺錢.........等等,好不容易後來遇見史提夫,從一開始的不敢接受對方的追求和感情,到後來終於被打動而在一起,一家人去了美國,本以為從此之後就是幸福快樂的生活,殊不知到了美國後,不同的生活習慣、不能適應的文化差異、丈夫的工作、家庭的經濟壓力......等等,一件件讓人心煩的事情卻又輪番出現,不但夫妻倆的關係越來約差,到最後甚至是丈夫以自殺結束自己的一生。

  到此,我本來以為這故事該告一段落了吧,沒想到再往後的劇情,才是讓我更為震撼的。 

  黎里帶著孩子回到越南,回家鄉去探望母親和家人,這本來應該要是溫馨感人的團圓大結局,但他大哥的一番話,卻說明了黎里的出現,只會讓他們在越南的全家人更加遭人非議、投以排擠的眼光,看到這裡,心裡真的覺得很難過。黎里的一生飄飄蕩蕩,回到了她心裡的家鄉,卻又已經無法再被家鄉的人接納,反而還會給家人好不容易得來的平靜又帶起波瀾,這樣的控訴、這樣的委屈,一個普通的女性到底還能承受多少?她的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或許就只剩下小時候越戰尚未開打前,和父親在一起的那些美好的記憶片段了吧。

    電影的最後,雖然是說一切的苦難終將過去,但在我看來,卻只更加反面呈現出了黎里一生的坎坷,讓人為她難過,也讓我更加厭惡戰爭所帶來的這一切傷害,希望這些故事或多或少能帶給每個人一些啟示,雖然無法完全避免,但至少在我們能裡所及的範圍內,盡可能減少任何紛爭的產生,也對這些可憐人能多一點同情,別讓我們的冷漠或是歧視,給他們帶來二度傷害。

 


 

天地觀後心得

499850183 應華103 周品君

黎里的一生幾乎被苦痛占了很大一部份,原本平靜的鄉村生活被戰爭打亂。被施虐拷打,被認為是間諜,有好幾幕我都覺得很恐怖。被母親保出來後又被抓走還被性侵,之後只好遠走他鄉到城市,之後又因年少無知跟主人發生關係未婚懷孕,被趕去跟姊姊一起生活。可是姊姊卻跟妓女沒兩樣,跟美國軍人廝混。黎里只好自己堅強起來賣私菸打工賺錢養孩子。我覺得黎里讓人很敬佩的一點就是他沒有失去自己的尊嚴,就算日子過得再怎麼苦也要帶著尊嚴生活,可是黎里終究還是跟生活低頭了,為了孩子與美國軍人做了性交易。之後黎里感覺心灰意冷,不願意再相信男人,卻在這時候遇到史提夫。史提夫卻跟黎里以往碰到的男人截然不同,盡可能地對他好,讓黎里終於卸下心防,和他一起過著快樂的日子。之後黎里跟史提夫一起來到美國,美國就像黎里想像中的一樣,高級、美味衛生的食物、不費任何吹灰之力就可以擁有令人滿意的生活。然而黎里卻沒想到史提夫在美國的日子並不那麼富裕,不但要負擔前妻的贍養費,自己也欠了不少錢,更驚人的是史提夫居然是從事軍火交易的人。黎里萬萬沒想到最愛的枕邊人居然是殘害祖國的惡人。之後爭吵就越來越多,史提夫也現出原形,為了逼黎里放棄離婚還不惜綁架孩子,可是最後在黎里的柔聲勸說下居然自殺了!演到這邊我就覺得劇情真是急轉直下到一個有點離譜的地步。後來還去找師傅問史提夫的靈魂在哪........。不過後來黎里就自立自強開餐廳投資變成大富翁,待成孩子光榮的回歸越南,沒想到在越南的家人過著那麼苦的日子,我覺得在桌子說話的那一幕蠻悲痛的,戰爭並沒有讓任何一方得到什麼好處,只有無盡的傷痛。我覺得天地是個蠻有趣的電影,也發人深省,在美國人眼中,我們到底是什麼樣子?越戰帶給我們的教訓還有影響。 

 

 

 

天地 電影觀賞心得    應華104徐婕心

  老實說這堂課開始老師提到要播放戰爭片時,我覺得很擔心,因為一直以來我都很不喜歡看戰爭電影,電影裡面血腥的場景、家破人亡的場面,總是會讓我看的很難過。不過我很喜歡『天地』這部電影,他是由一個越南女孩Le Ly的故事去帶出越戰時期的越南情景,從她的眼中我們可以看見當時越南人痛苦的日子、被越共以及政府夾在中間的無奈、以至於之後美軍進入造成的種種問題。這部電影叫做『天地』,從片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他們與土地共存的單純心情,但戰爭卻打亂了這一切,我不想去探討片中將越戰時期的越南形容的多悲慘,但我很敬佩他們愛天愛地逆來順受的心情。雖然這部片是好萊塢導演奧利佛史東拍的,老實說大部分美國拍攝的以東方世界為主題的電影都不是很客觀,很多劇情的參考性也不高,但我覺得這是讓我們理解西方世界看待東方文化的另一個管道,我覺得導演很厲害,可以利用一個說故事人的角度去帶出那麼多的劇情,從Le Ly長大的村子、越共的進入、被迫離開家園、未婚產子,一直到她遇見美國丈夫帶著孩子嫁到美國,這麼多的情結轉折都放進去了,也都交代的清清楚楚實屬不易,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女主角帶著兩個小孩回到越南時,她發現自己好像已經沒了她的根,自己的小孩也不會說越南話了,那種一直以來與越南的土地之間緊密的連結是否也消失了呢?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離開了台灣在國外長期居住或者工作,那我們是否也能不忘記自己與家鄉的連結及情誼?





課堂心得 應華106陳嘉煒 40285231I

一名越南少女麗麗的一生感人故事麗麗出生于越南一個小鄉村,家景雖然清貧,但一家人生活得很美滿幸福,麗麗有著純真幸福的童年和少年,但隨著越戰的爆發,將這一切都給輾碎了。在越戰期間,麗麗因涉嫌幫助政府軍而被越共民兵強暴,後又因支援越共遊擊隊對抗政府軍共險遭政府軍殺害。看到這幕時我心正在淌血,非常得很這個惡行。

黎黎帶著兒子回到溪羅村,父親的疼愛溫暖著黎黎淒冷的心,父親在家園被毀、生活無望的絕境中吞酸自身了,死在了熱愛的土地上,是他教會了黎黎過簡單的生活,充滿同情心,在崇尚自然的佛教中淨化心靈,軟弱時要堅強,恐懼時要勇敢,黎黎永遠記著父親的話。

      三年後,黎黎在西貢的一家韓國餐館工作,狀況有了很大改觀,黎黎在心裡埋葬了過去的一切,被俘後的殘酷折磨、被強奸的可怕記憶、被拋棄的困境使黎黎拒絕任何人靠近自己,一天,一個女伴將一個美國人推到了她面前,儘管黎黎極力躲避,沒能逃過這個人的跟踪,在爭執過程中,黎黎漸漸感到叫史蒂夫的美國兵的善良,他對黎黎說:“即便我會說越南話,也說不出我的感受,我只想平靜、快樂地跟你在一起,幫助你,一起回到我的家鄉聖地亞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