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and Slack.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18-0616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shi-zhao-ming@... 8 years, 9 months ago

 

學期心得分享                                     應華103                          石兆明499850432 

     這個學期的討論從日裔美人到非裔美人,也從黑人到白人,也有越南的部分,總結來說都在討論種族和國家文化的問題,我們都身處在一個不是很完美的世界,所以在我們的世界沒有辦法避免類似的問題,就算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也是如此。最近常常在電視新聞或網路新聞媒體上看到,不管是中日問題和中台問題或是中越問題或是中沒問題等等的衝突,主要都太過主觀和自私。造成了讓彼此連退讓的空間都幾乎沒有的時候真不知道失態會如何發展下去。另外一個最近較為嚴重的事情是在伊拉克的內戰,也是因為族群認同和利益交錯導致不少人因戰亂而家破人亡,更甚者連個投降的機會都沒有。種族和文化所帶來的問題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和思考的。

 

 

 

應華104 許博雅

誰殺了甘迺迪 電影心得分享

      老師說他原本想撥這部電影給大家看,但礙于影片長度問題而沒有撥,但我覺得它真的是一部相當值得看的電影。

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美國總統被暗殺並不稀奇,早在十九世紀林肯被暗殺後,似乎就開啟了這項詛咒,在電影中,真實性是整部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觀眾們對於電影中虛虛實實的情節產生了錯亂,也因此,導演的想法就變得相當重要,因為觀眾若是沒有事先了解這段史事,就容易被導演牽著鼻子走。

      由於甘迺迪被刺殺這件事一直是懸案,所以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導演在這部電影中將它全是為一場美國的政變,在那個年代,美國因為越戰而焦頭爛耳,課堂上老師曾播過有關越戰的電影便可看出美國打的其實一點都不容易,所以甘迺迪在當時是決定將美軍從越南撤走的,但因為越戰中牽扯了許多複雜的利益,尤其是軍事武器,因此當甘迺迪被刺殺後,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來自政府間的反對派所作,而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如此的詮釋, 他將此事件拍攝成美國政府間不同派系的爭鬥,雖然這部電影撥出後,受到很多質疑的聲音,但我覺得它仍是一部可以讓人深刻思考的電影,因此我十分推薦大家來看。

 


                                                                                          楊婉憶 應華106甲 40285132I

觀看我要去美國的影片心得

或許是老師說到加分吧 我還是去看了 故事描述的是三個瓜地馬拉少年,偷搭上貨運火車,遠離家鄉的貧民窟,要到北方尋找美好的未來。在墨西哥的邊境,一個語言不通的印第安男孩,加入了他們的逐夢行列。然而天真樂觀的美國夢,畢竟只是遙遠的幻境,這條通往希望的漫漫長路上,向他們襲來的卻是殘忍剝奪的現實。影片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美國國旗前拍照時的笑容,笑得那麼燦爛,感覺好像是已經拿到最稀有的寶物。而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詞卻是影片裡的璜所說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會抵達那個我們想去的地方聽到這句讓我有點想哭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覺得很悲傷心里想到的是真的一切都會變好起來嗎?真的會抵達嗎?但是結局回答了我的疑問,就是在屠宰工廠裡,做些收集碎肉屑的工作。這就是他拼了命、夥伴不斷離去所換來的夢想,這樣的結局真的是好的嗎?看完電影的第一個感想是,這應該是把許多國家偷渡美國尋找美國夢百姓的經歷融合成一部電影。也讓我更加知道生活的現實和殘酷。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